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14):伯克森悖论

认知偏差、偏见指的是在判断中偏离规范、理性的系统模式,目前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

继上文:

3-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列表(001-006),

3-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列表(007-012),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13):富兰克林效应。

接下来就到了认知偏差、偏见模块的“014”号效应:伯克森悖论。

Berkson's paradox 伯克森悖论

Berkson's  paradox 是指两个通常独立的事物会在特定场合下关联起来,由此产生的相关性容易带来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两个本来无关的变量之间体现出貌似强烈的相关关系。

举例如下:

假设某学校在招收学生时,要求学生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体育成绩好。所有的报考学生需要参加两门考试:文化(语数外),和体育(跑跳投)。

最后,学校仅录取在任一考试中考到90分以上的报考学生。所以能够被学校录取的学生,要么在文化考试中考到90分以上,或者在体育考试中考到90分以上,或者在两门考试中都考到90分以上。现在如果我们分析这些被入取学生的成绩分布,会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是负相关的。

因为那些体育成绩最好的学生(比如体育100分),他们的文化平均分为50分(假设他们的文化考试呈现正态分布)。

而体育成绩最差的学生(比如体育成绩10分),其文化平均成绩为95分(因为只有超过90分的学生才被录取)。

因此,分析人员可能会得出结论:体育越好,文化成绩越差。文化成绩越好,体育越差。但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类似这样的选择偏差在医学研究中常常发生。

比如为了了解抽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者会应用 case control 的方法,计算医院的肺癌病人中的吸烟率,同时计算对照组(从没有肺癌的住院病人选出)的吸烟率,然后比较它们。

对照中的成员的各种指标比如年龄,性别,职业尽量与相应的肺癌病人一致。这样可以排除年龄,性别,职业对吸烟率的影响。医院研究中把像年龄,性别,职业这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叫做confounding factors。数剧收集中尽量排除它们的影响,如果不能排除,模型上也要给予考虑。

这样看来,这种方法下产生的比较结果应该没问题吧?

但是,注意对照组是从住院病人中选出来的,由于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系,所以住院病人中吸烟率可能比一般人群偏高。

于是,患肺癌组吸烟率可能是数值A,未患肺癌组吸烟率是数值B,B的数值比一般较高,显得A没那么高。这会低估吸烟涉及肺癌的风险。

小结

现代社会的一个总的发展趋势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关联,生活如此,社会如此,金融市场更是如此。

1990诺贝尔经济奖得主Harry Markowitz开创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对一个组合中成员间相关的方向和强弱的分析来评估这个组合的稳定性和投资风险。但是这个工作越来越困难。举个例子,2008金融危机时,几乎所有的股都一起跌,相关程度成1,再比如,一个社交网股和一个新能源股,属于两个没有关联的行业,但是当投资未来成长股的时尚潮流来了时,它们的的股价就开始经常步调一致了。投资界对新兴产业的青睐建立了它们股价的正相关关系。华尔街的精英们总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比如现在盛行的各种指数,ETFs 来建立相关关系,从而达到通过这些关系来减少和控制风险,有效的影响和操纵市场。某天你会发现你的股票突然涨了许多,原因是它被选入道琼斯指数了或者所在ETF涨了。

因此,像芒格、巴菲特等等,主要从价值投资角度分析对象的实际价值,在其价格合理时,大举购买,尤其是经济危机时,巴菲特频频出手。

重点:

有很多规律是臆想出来的,抓住事情的本质,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正所谓贝索斯说的话:“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然后将把所有资源 all in 在不变的事物上。

写在最后

认知偏差、偏见目前大约有221个,主要与心理学相关,希望我们能减少偏差、偏见,客观、理性地了解“现实”,笔者对该系列将一直持续进行更新。

该效应是不是让你学到了“不合理相关性”、“真假参照组”的重要知识!!!!不如点击“喜欢作者”打赏一波??!!

最后,感谢该博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f1b410101gevq.html

他的卓越案例使我只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14):伯克森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