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中跳出来,才能把控全局

公司同事H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同事,但是没有人愿意跟他合作做一件事情,为什么呢?

这位同事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问问题,而且每做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他都没有答案,都指望周围的人帮他解决。而且别人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后,他往往有一肚子的意见,要表达自己的不认可,或者这个方案的不足之处,这个解决方案很难沟通下去,所以经常交给他的事情被卡住走不下去。

公司的同事W也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精神的同事,经常碰到的情况是给他提出一个问题,需要他三四天内给出结论。一个月后,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他只是把问题研究的更深入更透彻了,了解了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一揽子的困难,但是没有任何结果。

对于同事H,大家对他的评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于同是W,大家觉得做事太慢,影响团队整体的进度,路上有一个小石子就能把他绊倒。

在公司里,任何一件事情希望能快速的看到结果,没有一个计划是完美无缺的制定后才会执行,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可以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计划和问题,或者会损害到这方或另外一方的利益,在这种时候更应该的是从细节中跳脱出来,抓住全局的主要矛盾点,而不能只观察局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做事情更有效率,更能够达成目的。

如果一个人往往去究其细节的话,那么一直在细节中打转就看不到全局的矛盾,就更容易丧失自己的判断,把握不住整体的方向。

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论证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就是抓住了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而日本是一个小国,人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长久战争的一个主要矛盾点展开来叙述,又分析了中国,日本,全球的客观情形,来预判整个战争的走势一定是分为三个阶段的:第一是敌方进攻我方防守,第二是战略相持,第三是我方反攻敌方撤退的这种形式。

这是一种大的战略思维,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一定要跳到这么高的战略思维角度,但是一定要有能看到更高一层的全局的概念,我们做一件事情抓住它的主要矛盾点,针对这个矛盾点去展开工作,而不能只看到某一方面的问题,停滞在解决细节问题上,这个细节问题是否能够影响全局的走向,如果不能那么先搁置。在抗日战争中,如果都只看到中国的国力衰退,政治混乱,国家黑暗这一个片面,而唱响亡国论论调,整个社会也不会为了未来的胜利多做一分一毫的努力。

如果只局限于小的细节问题,而忘记了整体的方向,就会牵扯太多的精力在细节问题上,导致最终结果延迟。素描中作画,往往会先描绘整体的轮廓,再来绘制阴影变化,做事情也是一样,首先要把握住主要矛盾再来填充细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细节中跳出来,才能把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