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事情心理学趣谈

办公室座位和分粥故事,启示在于生活中没有难于处理事情,“难题只是问题解决不了的结果”,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有效行为储备,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有效方式。这又离不开承认真实人性,顺应趋利避害本性才有效。

中午饭后散步,谈起生活趣事,不由感慨心理之微妙。

说起来“僧多粥少”如何科学分配稀粥呢,即确保公平公正同时还可以服众化解矛盾。

这是管理学上的经典故事,通过多次分配,发现即便公认的道德高尚之人,分配权力持续后也出现自私现象。经过不断尝试,即行为主义眼中的试误说,最终方案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得到别人选择剩下的那碗粥。

这个故事之所以经典,折射内容太多,最重要的是直接裸露出人性本质,因为认识到“总统是靠不住的”,终于得到了一个个相对靠得住的总统。别藐视人性自利,正是如此,人类才互相合作竞争中不断发展,才有科技文明进步,包括现代经济学正是建立在这个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

因此人性自利其实属于中性的客观东西,没有什么人心不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罢了,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接下来遇到困难事情能否顺利解决不再是人性问题,而在于处理技能了,比如分粥的故事,就是顺应人性本能,同时顺利解决了问题。

我说到这里,人家怼了我一句,那是在国外,要是国内未必可行,比如给你碗里多些干货,而后两人再次分配。这真是防不胜防啊,不过毕竟可以约束很多了。

最近要换一个办公房间,因为重新安排了新房间,需要重新排排座位,这个小事情如同分粥故事,事情不大折射的心理东西并不小。

各个办公室如何摆座位各不相同,有的负责人直接安排,有的集思广益安排。其实常规安排座位心知肚明,可是毕竟位置有好有坏,到底如何最好呢,通过我们讨论以及总结人家经验,得出了绝妙的结论。

那就是办公室负责的最好别掺乎,就让资历年龄最小的人家去安排座位好了,用我的话说,“只要让最后一个选座位的人满意了,这个排座位事情就圆满解决了。”

因为,相对好的座位就在那里,无论如何摆都是,关键这样座位一般人不会主动选择,一定留给负责人去选择。其他座位各有优劣,但最差座位一定也有,这样就让可能最后选座位的人去摆,一定可以摆出相对较合适的自己满意的座位。其他人提前选座,当然更为满意。

事实上,很多房间就是这样集思广益摆出了最佳座位,人人不冲门,人人背着墙。

这样的事儿很小,很细微,却真实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其实这就是一种社会知觉。心理学教材说,“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

办公室座位和分粥故事,最大启示在于生活中没有难于处理事情,“难题只是问题解决不了的结果”,而解决问题方式就是增加有效行为储备,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有效方式。这种解决问题方式有效性又离不开承认真实人性,顺应趋利避害本性,找出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略微变通一下常规直观方法,可能仅仅一点点调整,就是焕然一新模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学问,然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情心理学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