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逻辑地提问 —— 7.读出对方内心秘密

前一篇我们讲了如何打开谈话对象的“话匣子”,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谈话内容并不一定真实反映他的内心活动。为了更有效地获取信息,甚至是为了更好的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我们有必要学习读懂对方真实想法的技巧。

1.问出真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辞,而有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在我们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同样要懂得借助非语言信息来读懂对方的心思。

非语言交流的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视线、习惯性小动作等等。比如对方如果坐姿很松懈,就代表着他很疲惫或者心不在焉;比如对方如果不时皱眉,代表着他可能感到很担忧;比如说对方讲话前不断在清嗓子的话,代表着他可能感到紧张或焦虑。学会了这些非语言交流信号背后所隐藏的含义,我们就能更快更好地读出谈话对象的真实想法了。

2.寻找省略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宜直言的话题。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读出题外之意的话,很可能就会被当做“不知趣”的人物了,走到哪儿都不会受到欢迎。

要读懂对方有意省略的“话外之意”,就要结合上一条里的非语言交流,察觉到对方讲的话并非出于本心,再找出他真实的意思来。

3.读懂回避

在我们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时候,特别是在场人数较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话题谈着谈着就偏到十万八千里外去了的状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注意识别了,究竟其他人是刻意回避原有的话题,还是只是脑子里临时冒出了其他话题急于分享。

如果是前者的话,就需要进一步思考了:对方为什么想要回避原有的话题?是因为牵涉到了个人利益关系?还是有什么不便深入讨论的地方?找到了对方转移话题的真正理由,才能对症下药,重新捡回原先话题。

4.针对提问

现如今是移动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我们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条理性的要求也变得空前高涨了。如果你说话、问问题没条理、没针对性,就很可能让自己丧失各种与他人链接的机会了。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呢?答案就是要学习基本的思维结构,比如黄金思维圈(why , what,how)、比如SWOT模型、比如六顶思考帽等等就都是商业社会中会经常用到的思考模型。按照这样的思考模型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就能做到谈话精炼有针对性了。

5.避实就虚

这一条与第三条是相辅相成的。在谈话中遇到了我们不愿意深入下去的话题时,就有必要故意答非所问,甚至转移话题去聊不相干的事了。

在与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进行接触的时候,更需要掌握 “答非所问”的技巧,让谈话不只局限于一问一答的简单往来,从而达到缓和谈话气氛,让双方的交流能够变得更融洽的目的。

6.简化因果

在大量谈论了该如何有逻辑地提问以后,必须要提醒的一点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提问永远只是手段而非需要达成的目的。

在我们提出任何问题之前,首先都要想清楚以下几点:1)我们提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提出这个问题可以达成我们的目的吗? 3)这个问题对方会愿意回答吗? 4)这个问题对方能回答吗? 只有想明白了这几点,我们提出的问题才不会收获“自讨没趣”的结局。

今天谈论的内容是如何读出对方的内心秘密,至此逻辑提问相关的主要方法就已经全部结束了。明天的最后一篇,要讲的就是汇总的内容——如何发挥你的影响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逻辑地提问 —— 7.读出对方内心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