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们杀鬼子(2)

我太爷爷十四岁就一战成名了,十里八乡都知道有张林德这么个小孩了,能把牧野城出了名的强盗马三儿给打伤活抓了。“话没腿,跑千里”。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传颂,传到后来,就变成了我太爷爷是天生神力,自小就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能够上山打狼、下河捉蛟……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竟然还有几个二三十岁的庄稼汉上门要拜师学艺,都想练一身看家护院的功夫,结果自然是被我太爷爷他爸好言劝走……

其实熟悉我太爷爷的人都知道,我太爷爷确实有过人之处,但并不是什么功夫,而是灵活的脑瓜子和远超常人的胆识……这给我太爷爷家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无人敢惹,外加县太爷的照顾!

从十八岁起,我太爷爷就开始跟着朋友跑买卖。在清末民初的年月里,“跑买卖”其实是“玩命”的同义词。当时的大清国已经摇摇欲坠,外有列强欺辱,内有兵、匪四处劫掠,能舍得本乡本土而跑到外乡做生意的无外乎两类人,一类是活不下去的,另一类是渴望暴富的,毫无疑问,我太爷爷属于后一种人!

社会越是动荡,商路不畅,各种物资也就越是稀缺,而利润空间也就越大,只要能够把两地的物资互相倒腾一下,中间差价大到可以顺着指缝往下面掉银元,但是就看你有没有能耐来拿这富贵了,多少运气、体力不行的人都倒在了求财之路上,客死他乡,无处埋骨……

我太爷爷跑买卖走过两个路线,其一是西出中原,经山西,过杀虎口,入内蒙,主要用中原内地的丝绸、盐巴、茶叶和蒙族人做皮毛、马匹、牛羊生意;其二是北出中原,经河北,过山海关,入东北,将东北的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贩卖回内地,这两个路线都是风险极大,但都获利丰厚。后来我太爷爷曾经给我爸爸讲过他路上遇到的凶险,吓得孩提时期的我爸爸多少个夜晚都不敢睡觉,一闭上眼睛就感觉那些虎狼或者如虎狼一般的人扑了上来……

其实我太爷爷在这两条路线上都还一直在操心做另外一项生意,就是军火。在他心中,军火是活在这乱世上必不可少的物品,有了枪,就不怕别人抢!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买枪支弹药,有时候甚至把一趟买卖赚的钱全部买了枪!从这也能看出他老人家是真有远见,不能不令人佩服!

当时不管是满清还是民国政府,控制的重点都是中原地区,而不管是内蒙,还是东北,政府对枪支弹药的控制都极为薄弱,所以想买到军火并非难事。难就难在买到上乘的军火,比如德国造、或者日本造,民间流转的大部分是土枪,少数是张之洞的“汉阳造”。而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德国毛瑟步枪只能靠走私,价格也高得吓人,一支上好的步枪能够换一匹蒙古骏马。即使这样,我太爷爷也总是尽量购买,并大量囤积子弹和手榴弹,到抗战爆发之前,家里手枪、步枪的数量已经接近两百支,而各类弹药也接近十万发!

到了民国十年,我们张家由于我太爷爷和他兄弟们的努力经营,也早已成为了殷实大户。我太爷爷也觉得跑买卖风险太大,并非长久之计,就和他的堂弟张喜德一商量,决定在牧野城里开一家绸缎庄,不再走江湖了。另外就是把家从原来的城郊农村,全部搬到县城内的东大街。

我太爷爷一口气买了一整条胡同,一共三进院子,二十多间房子,全家十几口加上佣人都住在一起。

牧野城本来是个不入流的县城,最初运输主要靠京杭大运河的支流进行河运,把本地的货物溯流北上,最终到达天津卫。到了民国时期,两条铁路先后通车,并且在牧野城交汇,这一下,彻底改变了牧野城的政治、经济生态。铁路交汇处,必是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必是商业中心。原本只有两三万人的小城,短短十年间人口爆棚了十倍。人多了,经济也跟着起来了,各种饭馆、店铺、娼寮、赌场是应有尽有。而国内各路军阀也纷纷将司令部设在了牧野城。曾经在此驻扎过的知名军阀就有宋哲元、孙殿英、庞炳勋、石友三等……

借着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这股东风,我太爷爷开的绸缎庄的生意也是一日胜过一日,光在牧野城外购置的田地已经接近五百亩,雇佣的佃户也达百人。家里面也是人丁兴旺,我爷爷弟兄五个,个个都是精明能干。但凡知道我们张家的都说,“张老爷家不出十年,肯定是咱牧野城的首户!”那几年,我太爷爷也确实整天乐得合不拢嘴,好像世上就没有让他为难的事。

但是这一切,都在民国二十六年彻底发生了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爷爷们杀鬼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