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0一)临证谈苍耳子散

手太阴肺,足阳明胃,苍耳子散是肺胃的药,是治疗肺胃的方剂。鼻渊在头面部,属于头面之疾。苍耳子散治头面之疾,与表证没关系。尽管看着是用的辛温药,辛凉药,但是,这里的辛温药,辛凉药并不是用来解表的。是用来治头面之疾的,然后,想到了温病学里面的三焦辨证,我们突然明白,苍耳子散是治疗上焦之病。

我们这样以三焦上中下来分层的,上焦→中焦→下焦;而《伤寒论》是由表到里来分层的,表→半表半里→里。于是《伤寒论》便有了开表,清里,和半表半里。而三焦辨证,是从上到下的这种分层,而苍耳子散是适用于从上到下的这种辨证体系。也就是说,这种方子我们不能按《伤寒论》的从表到里的架构来解读它。

在这里选苍耳子散与大家交流,最主要的就是想说明这一点。

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的辨证框架有很多个,《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框架,仅仅是其中一个。如果我们把苍耳子散归到《伤寒论》的六经来辨证,那是归不进去的。

从清升浊降作解,苍耳子散具有很好的升清阳、通清窍、散风邪之功。这苍耳子散是不开表的,与表无关。

苍耳子散治疗的是鼻窍的病变,鼻窍属于人体的清窍之一,清窍的功能如何才正常?那就是人体内的清升浊降正常,清窍的功能就正常了。人体内清升浊降不正常,那么,清窍的功能就不正常,清窍就发生病变了。那么,治疗的时候,当然就是升清降浊了。而不是出表入里。这是气机升降和浮沉的区别。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苍耳子散的功效。

苍耳子散为什么不能归入“发表之剂”?那就是辨证体系不一样。

苍耳子散与“发表之剂”区别何在?

《医方集解》:“发表,升之、散之、汗之也。表者,对里而言也。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太阳为表之表,阳明为表之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也。邪之伤人,先中于表,以渐而入于里,始自太阳,以及阳明、少阳,乃入阴经,由太阴、少阴以及厥阴,六经乃尽也。治病者当及其在表而汗之散之,使不至于传经入里,则病易已矣......”这是《医方集解》对发表的认识。也就是说,发表,是针对六经之表证而设。

苍耳子散所治的症和六经的表证没有任何关系。

《景岳全书》:“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此证多在太阳经,宜用辛散解表自愈......”

为什么要强调苍耳子散治的症和发表的药治的症不是一回事呢?历代医家都有把这二者混到一起的趋势,聪明如张景岳都没有明白这是两回事,他仍然认为算塞是由外感风寒引起来的,只要是外感风寒就应该解散风寒,我们就应该治表,毫无疑问,苍耳子散是解散风寒的,那苍耳子散就是治表的。这二者是最容易混的。而把二者混为一块,是不利于我们临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0一)临证谈苍耳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