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读后感

最近几天看了王安忆写的《长恨歌》。

哎呀,人与人之间的那点事都让她写完了。男女之间,闺蜜之间,母女之间,人跟人那些小微妙,那些小算计,真是入木三分。

看完就是想说,王琦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海女人一直是精明著称,她精明吗?

对康明逊,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她发现她是如此爱这个男人。什么都不求。

那个软弱、恶心巴拉的男人可谓是占尽了便宜,对她们的女儿薇薇却没有一点骨肉之情。

薇薇对母亲也没什么爱。只知道伸手要钱买衣服,至于钱从哪里来,她是一分心思都不花的。

王琦瑶很物质吗?

她是尽量不动用那盒金条的,基本全靠自己的双手养家。她培训了三个月,学会了给人打针,以此糊口。60年三年灾害,缺吃少穿,她去当衣服补贴家用。

女儿出疹子,她才动用了那盒金条,但是兑来了钱,她却一分没用,熬了几个晚上做毛线活,挣出了那笔女儿的医药费和营养费。

很苦的日子都没动用,后来薇薇大了,一直伸手要钱,她才换了一些。

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她的出身没有很差,父亲是坐电车上班的职员,母亲总要斟酌旗袍的样式,她也受过教育,但是19岁就迫不及待委身于政府高官李主任,不要名不要分的,心甘情愿做一只金丝雀。

闺蜜蒋丽莉去爱丽丝公寓看她,她坦荡的说自己不要面子,只要里子。一副拎得清的样子。

另一个闺蜜,长相普通的吴佩珍觅得好夫婿,举家搬去香港前,也来看她。她见状又受了刺激:我算什么,妻不妻,妾不妾的?

真是一个复杂的人。

或许人都是复杂的,做决定的时候受了很多偶然性的影响?

最让我感触的是,通篇的底子真的是苍凉。不管仪态摆得多高傲,衣服多么繁花似锦,或者生活的多么有滋有味的,花尽心思吃下午茶,围着炉子吃点心,不管多么热闹,多么体贴入微,最终有多少热闹就有多少寂寞无聊在等着她。她经常数着光影过日子,以前是没白天没晚上的等那位高官。老年为了逃避孤单,宁愿用那些金条来换小情人老克腊不要离开她。

她是有多寂寞啊!

他们那些人的生活似乎不用感情的,康明勋慢慢的不来了,女儿出了国一去不复返。。。我想说,换了俺们山东人,要讲情的呀,一家人在一起,妈妈疼女儿,女儿疼妈妈,这样才是一个家啊,怎么能就只是比谁更漂亮,比谁更有风情,比谁更受男性欢迎?!

等我看到一个细节不禁莞尔,他们看不起山东人。蒋丽莉后来嫁了山东男人,每到黄昏三个孩子到弄堂口眼巴巴等着爸爸回来,之后就是一个头上扛着,一个手里抱着,还有一个手拖着,多么温馨的父子归家图。而作为母亲的蒋丽莉早已独自吃完,拿了一份报纸在看,这份家庭的温暖她感受不到。

她感受到的就是葱蒜的味道,她嫌弃得要死,后来真得了不治之症,老家来人百般劝慰,她更是感觉是来催她死的。

她们在意的是摩登,是精致,不是烟火生活。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恨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