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春秋》:这个世界将不复是旧模样…

看过肯·福莱特小说的读者都清晰地知道一个事实:一旦你打开他的书,如果你不读完它真的会寝食难安!如那本《巨人陨落》,虽是讲述的一战历史却能把每个小人物的命运写得跌宕起伏,激动人心,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当得知读客这套《圣殿春秋》面世后,就像是瘾君子得了解药一样,这本书能让我简单粗暴地放弃手机的诱惑,忘却工作上的纷扰,在秋日里,坐在玻璃窗前的沙发上,读上一天一夜!

肯·福莱特或许在中国,在东方世界并不那么知名,但在欧美,他的名字就是一张名片。犹如金庸在中国,代表的是武侠的文学风格。肯·福莱特则是惊悚悬疑的风格代表。

可是,为什么他要写一部遥远的中世纪的故事?在我的印象里中世纪是黑色的、禁欲的、所有的邪恶则被披上宗教的外衣加以掩饰,我的极为有限的关于中世纪的知识也在历史课上被一概而过。总之,欧洲文明中长长的五个世纪似乎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愿靠近的黑洞。

肯·福莱特是一位惊悚小说家,他为何写中世纪的故事,不仅如此,他为何要写一部中世纪如何建造大教堂的故事呢?正如肯·福莱特在自序中所说:

“没有任何事情会照你预计的那样发生。

他迷上了中世纪精美绝伦的大教堂,脑子里一直盘旋着关于大教堂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他非写不可。

▲ 英国作家 肯·福莱特

1976年,27岁肯·福莱特拟出了《圣殿春秋》的小说提纲,写下了大约四章的文字,可是当时的他太年轻,这样一部历经沧桑的横跨五十年,经历了两代人的血与泪,囊括了宗教、战争、政治、爱情、死亡…这部小说太宏大,需要作家经历人世,才能写出其中的崇高与伟大。

1986年,37岁的肯·福莱特写完了他的第六部畅销惊悚小说《突然亡命天涯》之后,又拿起了这部《圣殿春秋》一写就是三年零三个月,1989年3月,肯·福莱特终于建筑完成了自己的“大教堂”。这座肯·福莱特建造的“大教堂”则是书中所有人物交织的焦点,这部小说的结构似乎就是“大教堂”的骨骼,国王、贵族、主教、修士、平民、罪犯……所有人在大教堂的建造过程中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世纪变革史。

肯·福莱特善于写小人物,把小人物与大历史的变革融而为一。每个小人物都凸显得如此鲜明,每个小人物生与死,爱与欲,饥饿与满足都是如此动人心弦。小说开章前是一个英国历史记录:公元1110年11月25日,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海难,英格兰王储以及众多王族贵胄葬身大海,只有一个普通的吟游诗人幸存。这次海难让亨利王没有了继承人,最终导致了嗣位之争和亨利驾崩之后的战乱。小说的引子是讲述对这个幸存者的绞刑,这为读者留下了一个长长的悬念。

而真正的故事,要从一个叫汤姆的建筑匠开始。他的毕生心愿是建造一座需要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才能完成的大教堂,在他带着饥肠辘辘的全家去找一份可以过冬的工作时,妻子在冰冷的冬夜生下一个儿子后而撒手人寰。汤姆知道,自己与另外两个孩子也许也会相继死去。他埋了妻子,丢下刚刚出生的儿子,带着一儿一女顾不上伤心,又上路了……

故事在这样的悲怆氛围中打开了闸门,平民无处安身,教会错综复杂,政治上派别林立,而战争的烟火则从悄然点燃。副院长菲利普的孤傲与善良,副主教的狡诈与私欲,两个人的博弈,最终却让大教堂在一连串的政治阴谋与权力争夺中悄然启动了。

大教堂的一砖一瓦,建筑匠的一餐一饭,所有的建筑构思与人员配置,所有围绕大教堂的诅咒、赞美、破坏、重建……将书中所有人物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似乎都印刻在了大教堂的石雕上,这是讲述信仰与邪恶的血泪史,也是讲述一个精美绝伦的大教堂的历史。

但这历史里包含的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你能从中看到中世纪教会的生活,你能看到贵族的的蛮横与触目惊心的为所欲为,你能看到骑士的复仇与救赎,你能看到中世纪村落的生活百态。这是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作者做了详实的考证而写作,让人惊叹与敬佩。但这并不是作者的终点!

他并不是给你介绍中世纪历史的,而是讲述一群生活在那个黑暗时代的人物,他们满怀热情、聪慧过人,在仇恨、饥饿、荣光、情欲中如何建造了一座前所未有的最美的大教堂。他们如何从一个小人物,从根本不懂的计算与工程构造,从一贫如洗随时被杀的流民,到改变了那个肮脏的时代。他们怀疑过上帝,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相信,因为坚定的信仰让这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因为坚守内心的善意,让这个世界将不复旧模样!

对,他讲述的是一群抱着正义、善良、渴望美的普通人,如何改变了世界的故事。虽然故事放在了中世纪,可是哪个时代不需要这样一群人?!



与我们观看经典电影,阅读经典图书,请关注【星期五文艺】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殿春秋》:这个世界将不复是旧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