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高中课本上截取的片段,当时不懂,只是感叹,李白不愧为李白,不愧是骄傲放纵的谪仙人,不愧是我心中的的千古第一诗人。虽不懂其中深意,但这短短几个词语组合而成的魔力让我深深沉醉。
或许因为我真的是一个感性的人,读书,看剧到深情处总是悄然落泪。读到“儿寒乎?欲食乎?”我脑海中便浮现一个卧病在床母亲不顾自己,却对自己刚出生的婴儿满是担忧之情景。读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便想起爱人分离,永隔之痛。看《浮生六记》,我会向往古人的悠闲岁月,文人文雅,当然更想和芸这样可爱女子共度一生。看《三国》,《水浒》我也会沉溺在英雄世界,幻想自己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的样子,或匡扶正义行侠仗义,或落草为寇只为守护身边之人…
也许正因为我的感性,我才能深深体会这几句诗中的魅力。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短暂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大梦,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短短几字,扣人心弦,直逼我心。
那个时候的我,确实是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在平凡而惨淡的日子里挣扎,寻求生命的意义。
我家在祖国中部某小乡镇,非要说文艺点的话,也算是江南烟水人家。对于我的家,从出生便从未离开的家,即使现在看来有些破败之意,我虽曾抱怨,却从未有过嫌弃之意。家里的每一寸土地,每块砖瓦,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树上,都留有我的印记,更是我存于这世上为数不多的证明之一。
我在家里成长,在离家不远的学校上完了幼儿园和小学,十几年的时光匆匆而逝,而我飞速的成长,个子不高,身体不胖,偶尔小病,但还是健健康康的长大了。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也是一件幸运的事。
初中的时候,父母因为我过于调皮,不得不将我带到县城,租开了间小店,以求让我在县城里学习。远离熟悉的家,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想象中的不舍和不适,我飞快地融入的陌生的环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到了初中我依旧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调皮,可以这么说,我的调皮是远近闻名的。虽然调皮,可我还是有原则的,你很难想象,像我这样调皮的一个孩子不打架不都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总之,县城中学还是有县城中学的实力,班主任也有班主任的风格,在他们的督促下,我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我的学业,进入一个不错的高中学习,用初中班主任的话说,中考运气不错。
我所说的浮生若梦便是我那平凡而难忘的高中岁月,我缅怀,我祭奠,我在以后无数个日月幻想着回到那时该有多好。当时却并不是如此珍惜。
高一,依旧没有摆脱初中的那种稚嫩,我和母亲依然在租着那间小屋生活,小店依然开着,早上去学校,晚上回家,玩玩游戏看看小说,睡觉,而后第二天就到了。如此简单。
高二,我似乎在懵懂中长大了一些,更加独立了些。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母亲不得已将店让给了一个亲戚然后回老家上班。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母亲生活,没办法,我还得读书呀。但好在母亲为我着想,让我寄宿在亲戚这(当然还是我家以前租的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避免了学校住宿生活。这点让我庆幸了好久,可千万不能让我住宿,我可懒得洗衣服洗袜子,也不想每天到十点就停电,没有手机什么也干不了的生活。
在学校的生活也算不上辛苦,每天和同学打打闹闹的日子有滋有味,边玩边学,稍微收敛一些,成绩比高一时的吊车尾已经有了些好转。亲戚对我很好,我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不用我操心,我们互相都很客气。如果你让我评价那些岁月,我会回答那些是上帝说要有光之前的混沌岁月,是青春期少年懵懂成长与和亲人分居后的烦恼日子。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每晚放学回到那间小小的屋子,没有手机,不写作业,偶尔看看书,看着时钟上的分针秒针匆匆转动,我却什么也不做,甚至停止了思考。偶尔的胡思乱想,也只是在自嘲自己“寄人篱下”的现状,或者是刚刚看的小说的后续,然而日子还要继续,多想不如不想。不如掰着指头数日子,等待着周末的到来。
我那时的生活是,周一到周五住在亲戚家,一到周末回到老家。学校一般是周五下午提前放学,周日学校上晚自习,我就会每次在周五下午坐车回家,周日下午再来到县城上学。旅途奔波,不以为厌,反而深爱。是的,即使这么麻烦,我依旧喜欢上乘车回家的感觉。
说起乘车,我就得好好介绍一下从小镇到县城的中巴车,贯穿我记忆的中巴车。小镇的中巴车是镇子里的有能力者的产业,好像是从九十年代就开始运营,从此不论寒暑还是节日假期,从小镇出发的汽车一辆一辆的驶向县城,再从县城一辆一辆的回到小镇,无一天例外,沿途经过的村镇的人们几乎全部都得乘坐这些汽车。我的父母也都曾在其中工作过。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从小就向往这些汽车。你能想象吗?早些年,汽车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家里人前往县城的唯一方式就是乘坐这些汽车,而我小时候去往县城能做的事情不多,要么是去县城买东西,县城的农贸市场似乎有着全天下的商品,物美价廉,要么就是从县城转道去外婆家,在外婆家我也可以很放纵的玩耍。无论哪种,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很久的事。可惜的是,小时候乘坐这些汽车的机会不多,可能一年也就五六次而已。
到了高二,不仅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我也是是第一次自己独自坐这些汽车,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的感觉和与父母同坐时的完全不一样。自己乘坐,自己为自己买票,自己管理自己的书包和随身行李,自己倚靠在车窗边,自己看着车外车内人来人往,自己听着手中mp3的歌谣。似乎,当这个世界只有我自己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我童真不在,体会到我早该长大。
李白是天生的浪漫份子,所以他问的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而我不过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所以我思考的是“浮生若梦,我来为何?”倚靠车窗,吹着窗外的微风,脑袋随着车子的震动而轻轻震动,家就在终点站,也不用计较何时下车,我所做的唯一的事便是思考。即使汽车会经过闹市,车里的人车外的人会不停地制造各种声音,我依然享受这种状态,依然觉得无比的安静,绝对没有比这种时候更值得我思索人生的时间了。
每当我坐上汽车,倚靠车窗,过去这一个星期的种种片段便会自动出现在我的脑海,高兴的,伤心难过的,结局未定的…一个片段是一个心情。有时候也会联想起更古老的记忆,想起家中发生的事,想起家人与同学,有分别的,有一直在的,也有即将相见的…
我觉得高二的我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学校的世界,一个便是回到老家时的世界。而这往来不断的汽车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世界,因为他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车的起点站是过往,是沉重的期盼与少年内心的负担,车的终点站却是未来,是满怀希望与真实的现实。坐在车上的我,正在做着名为人生的梦。
汽车行驶在小镇间的道路上,他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次这条路,不知会承载多少人,也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般做着梦。不知道汽车会不会感到厌烦,会不会他也有一颗冒险的心,想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呢?
汽车会如何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下了汽车的我还将面对的广阔的未来。
高三,家里在离学校更近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奶奶也从老家来到县城陪读。像是为了回报这些,我也拿出更多的心思用于读书。总之,我离学校越来越近了,离家离那些汽车却越来越远了。
再之后,成功考上大学的我离开了家,离开了小镇与小县城,乘坐那些汽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