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想起久未联系的好友(即闺蜜),不知她近况如何,就给她发了一条微信:“近来可好,工作辛苦吗?”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前行,已近两天,却不见她的只言片语。
她每天都在线,不时地发朋友圈。她总是心情不好,有抑郁倾向,每天给我发大量的身体保健知识;因而她信基督教,也信佛教,又总是给我发大量的此类文章。起初我是每见必复,后逐渐为其所累,回复减少。
她说,在学经信教中得到安慰,心情舒畅很多,遇事想开了。她是想从中得到改变和解脱,健康而快乐。她也希望我信教,我知她善意。
最近她的心情似乎很差!她跟我通话时,声音低沉,听上去焦躁不安,话没还说完,就撂下电话,没了声息。有时微信中回复我一句话,就再无消息。
偶尔我们互相问候,继而又止言,真有话不投机之感。现在……,似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然而,我不怨她,又同情她。她虽然没有回复我,但我已知她境况了!她的心应该还在困境中挣扎。
我不能入她的行,因为信仰自由。但是对宗教略知点皮毛的我知道:她发的那些文章,其实就如一个人犯病时吃下的镇痛药,不能彻底解除病痛。是药不管用,还是患者病入膏肓?
从救人的角度看,治病既要选对药,又要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只依赖药物,与讳疾忌医何异?
像戒嗔、戒怒、断烦恼类的偈语,如果不能很好的领会宗教信仰的精神本质,就不能真正的解除烦恼,那就如纸上谈兵,一无所用。
想起她向我倾诉的烦恼,家庭的琐碎,一地的鸡毛。 她应该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迷失在里面,没有了自己。她的心是迷失状态。
她听经学经,还是门外汉在徘徊。她的慧根还没有长大,她越学得起劲,她的痛苦越多。
我不反对接触宗教,但我忌讳迷失自我。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处处有学问。不论你学习什么,要问收获。
可能我越说不怪她,越好像是有在怪她的嫌疑,这就是隔阂吧。这真让人烦恼!随它去吧!
她还没有看透,还在纠结,她还是过去的她。人的可悲就在于自我划定一个圈套,钻进去出不来。这个圈套是心结,是桎梏,它让我们无法改变。正因如此,拯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她不懂这个道理,别人更无法走进她心深处。
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孤独的自己跟已经作战。所以,我们始终是彻底的孤独者。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一生走来,我渐渐的才知道,一个人一辈子能交一个知心朋友有多么难!
我和她二十多年的友谊,有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现在夜已渐深,那些思绪正在从远处走近。
我参加工作第一天,跟她坐对面桌,开会时候,她递给我一个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她的名字,我们从此相识,直到今天。
我们互相倾诉烦恼,我们有困难互相帮助,我们把对方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我们无话不谈,我们既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物质往来,我们都不曾计较对方什么,也彼此从不设防。
现在也仍然如此,但仿佛中间隔着什么。她不满我什么,我不满她什么,彼此都不知吗?还是知道也说不清,抑或彼此充满了对对方的怨怼?
“路遥知马力”,理解和认识一个人需要距离,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距离。距离能产生美,更能产生认识,时间给我们完整的面貌,更能让我们心明眼亮,看透世事人心。
人有千面,不能同心。就是自己对自己有时也难以理解,何况对于别人呢?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世界都不同,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同时又不自觉的排斥外物的进入。
所以“知己难觅”不难理解。正因如此,以理解为前提的交友才极其重要。理解万岁,能够和善于理解他人是十分宝贵的品德。
理解难在我不是你,我不懂你;理解易在我可以站在你的角度与你同呼吸,共进退。
如果真的失去,我会难过吧。但我知如此,即便难过,也不纠结。安慰自己:你也变了,就不要怪人也变了。还仍如从前:不设防,不计较。还要做一个善于和能够理解朋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