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够修得一颗清净心

《金刚经》全名《金刚波罗蜜经》,是般若部经中的核心经典。其内涵博大、深奥,并能以辩证的方式,来启悟不同根性人的智慧,达到让人明心见性,获得不同的果位。

清净心是每个人所想要达到的一种状态,一个人只要心能清净,做什么事情都会感觉轻松。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慌乱,更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遇到同样一件事情,心地清净的人,与心地不清净的人,处理事情所得到的结果就有很大不同。这些一点点的不同,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最终两个人的境界差别就会越来越大。

金刚经中,就对于一个人如何做到清净心,做了很详细的阐述。今天,云来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很多人修行,当明白了佛经中的某句经意时,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自己明白的那个经意里去。很多人以为,只要这样去修行,那么境界就会很快提高。其实,用这种方式,很难让自己快速提高境界。

金刚经中,佛陀这样告诉须菩提:“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看过金刚经的人,很多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因为它非常的经典,它直接告诉了人们如何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但是,具体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很多人看到此处,一般都觉得,只要保持无所住的状态,但是这只是一个大的纲领。真正去修行,还是需要知道具体的做法才行。在金刚经中,佛陀对于这一点,其实也有很详细的说明。

佛陀告诉须菩提,当你证悟了须陀洹果时,当你证悟了斯陀含果时,当你证悟了阿那含果时,甚至当你证得了阿罗汉果时,都不要觉得自己得到了这些果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的人求名,希望声名远扬;有的人求财,希望自己富有丰足;有的人希望自己名利双收。当他们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时,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他的心里会充满了自豪感。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成就,还是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感觉没有虚度。也就是说,在他的心里,始终是有依托的。

而一个修行的人,当他证悟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果位时,他的心里照样会心生欢喜。特别是初证果位的人,会有很多想法出来。当你心里有了这些想法,你就没有做到佛陀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对自己的果位还念念不忘,因为你对“我”还念念不忘。

很多人觉得,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的这一种辩证方式,觉得是要让人明白事物的空性。其实,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任何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心所辨识。要想改变对外物的看法,就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怎么改变呢?

比如,当一个人证悟了果位时,就不能让自己的心,陷入到自己所证悟到的果位中去。当你觉得自己已经证悟了果位时,你的心一动,就是没有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怎样才能生出清净心呢?当你明白了什么的时候,始终要保持一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那种心态。不被任何所得打动,也不被任何失去打动。真能做到这样,你才能做到心地清净,真正达到心无所动。用《心经》中的一句话,就是要保持“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的状态。

达到这个地步,你的清净心,就很容易生出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才能够修得一颗清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