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 2 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粒微尘

跟很多人不同,我认识马克·李维是先读了他的《第一日》,而不是畅销书《偷影子的人》。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空间的广阔感。故事发生地点从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到希腊、中国、埃塞俄比亚、智利,横跨欧美亚非四大洲。智利空气干燥易于观察星空,石家庄浓重的雾霾,巴黎的夜因为橘色灯光才是巴黎……读的时候,我常在内心不停感叹作家是如何将这些空间描述的如此确切,全凭想象还是真的每处都曾亲临。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永恒的安心感。因为文中讲述的不仅仅是身边琐事,而是追寻人类起源和宇宙初始的奥秘,在这样的不停的追问下融合了魔幻、探险、阴谋、爱情和亲情,因此《第一日》被法国读者称为“一部带着糖浆式的幸福感的作品”。而作品中涵盖了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一个是旅行,另一个是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或者说是奇特经历。就像《偷影子的人》里面可以和影子说话的小男孩,这是普通人不会有的经历。信使忘记堵住主人公的嘴唇,让他记得创世的所有秘密,这也是平常不会发生的事情。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虚幻的真实感。李维说在他写作的15年当中,我从来没有在外貌上去描写我的主人公,这是他写作的一个特点。所以他仅仅通过文字就可以发出一些声音,创造一些画面、颜色,闻到一些气味,对读者来说非常有意思。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有时候一部小说往往起源于一个字,这里就是“隐身不可见”成了小说的主题,这种隐身不可见讲述了现代城市人的那种孤独。如果这一切是真实的来源,虽然乍一看是奇幻小说,但是实际上讲的是城市的孤独感。对于在城市漂泊始终找不到归属感的现代人,享受孤独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文字中教会你如何享受。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冲动的表达欲。永恒只会存在我们留下的感情当中。他的祖母去世20多年,“在我心目中,她这种形式在我心目中停留的时间更久,比雕塑更有意义。其实不管男人和女人都会死去,但是总会犯一些重要的错误,总是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放在他们临死的时候才去说。我就有疑问,大家为什么不早点说,不早点流露自己的感情呢?我认为矜持和羞涩在这当中起到了作用。我认为写作是一个能够治愈,抵挡羞耻、矜持的方法。”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出海的感情在里面。“因为出海就是想要到达远方。在你出发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确切想要到达哪个地方的想法,但是因为大海非常强大,比任何海员都强大。在你航海的过程中,你慢慢的不知道,到底想去到哪个地方,如果你够幸运的话,你确实可以到达你想去到的地方,如果你运气更好的话,你就可以到达一些你想象不到的地方,最重要是对于作者和海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旅行。所以最好就是不要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因为写作的真谛在你旅行的过程中,才能慢慢体现出来。”

读《第一日》,会有一种隐匿的情绪在翻滚。“当我们不是大声喊叫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更强烈的情感。”我常记得一口气读完第一遍时,跟着主人公紧张的全身冒汗,合上书的瞬间迅速的去翻找《第一夜》,那种马上涌出胸口的冲动,一刻都等不了。

为了《第一日》,马克·李维用两年多的时间酝酿和收集资料,作为喜欢逼自己的法国作家,他连续四个月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最终创作完成了这部长达31.6万字(中文版)的作品。

这个插个题外话,法国作家真的很喜欢逼自己。

“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代表作是《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他写作时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点燃蜡烛,将百叶窗拉的严严实实,因为这样他就分不清白天黑夜,真正可以做到“夜以继日”。还有,他把咖啡当水喝,一辈子喝了超过5万杯咖啡,每天写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在这样连续的高强度下,创作出《高老头》这本传世名著,而仅用了四个月,120天。

大作家雨果,写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他当时跟出版商签了合同,必须半年内交出一部书稿。他回到家,把除了贴身穿的一件衣服以外的所有衣服全部锁到柜子里,把柜子的钥匙扔进湖里。就这样,半年内他与世隔绝,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不离开书桌,最终提前两周交稿,用5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将近40万字的巨著《巴黎圣母院》。

还有法国作家布雷切特,感觉自己无望完成小说《丑陋的女性》,便用一把猎枪射中了自己的右脚,将自己困在书桌边,这才得以完成这部书稿。方式不可取,可看得出,即便是专业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也经常不得不用些手段来逼自己。

每当身陷日常琐事,头脑局限在一隅之中,感觉胸口的冲动慢慢萎缩时,打开这本书,看到扉页上这句“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粒微尘”,就会对接下来的分秒、年月充满新的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 | 2 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粒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