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里的饺子

岁月迈着无声的步伐,刹那间便来到了冬至。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而在我的家乡,冬至这天,一家人必定是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的。于是这天的清晨我便会被一阵锉锉有力的“嘭嘭”声吵醒,那富有韵律感的强弱节奏变化的声音,像特别优美的乐曲。想到有饺子吃了,我赶紧起床,跑到厨房只见父亲双手持刀,错落有致的在案板上“嘭嘭嘭”的剁肉,那肉被父亲剁得像肉饼一样的贴在案板上,然后被聚扰,又被剁成肉饼,如此反复,直到在父亲的刀下慢慢的变成一滩泥一样的肉馅。

母亲负责和面擀饺子皮,那面团在母亲的手里任由其搓圆捏扁,甚是神奇,母亲先是把它变成一个长条,然后又被母亲切成红枣粒一般大小的面剂,最后擀成圆面片交给奶奶。奶奶接过圆面片,放入调好的馅。她那满是皱文的手就开始变魔法了,一会是只可爱的元宝、一会是一个弯弯的月牙、一会又变成了田地的的麦穗、还能变成一朵朵漂亮的牡丹花,无比神奇,短短时间里桌上就冒出一大片各色玲珑可爱的饺子,让人垂涎欲滴。我也凑上前去帮忙,可是我包的却是形状怪异,我实在看不出它们像什么,但总比弟弟强,只见他被爷爷带着在一旁用面团捏面人,,还弄得满脸都是面粉,配上他冻得红彤彤的脸蛋,好像舞台上的小丑哩。

饺子煮好后,母亲总是拿一个家里最大的碗盛给爷爷,然后是奶奶,我和弟弟每到这时候便像两只兔子似的嗖的一下就蹿到爷爷奶奶身边等着被喂食,直到母亲把属于我的饺子盛出来了,我才会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狼吞虎咽,而弟弟赖在爷爷奶奶身旁左一口右一口的吃得不亦乐乎,母亲则是最后一个上桌,一大家子人整整齐齐的围坐在一起热闹的吃着饺子,开心的享受着辛苦半日的成果,欢声笑语顿时充满了整间屋子。

据爷爷讲,冬至吃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相传饺子原名“娇耳”,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有一年冬天,张仲景见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冬至那天起,他叫弟子搭起医棚,舍药救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用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在锅里熬煮后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人们吃下后血液通畅,两耳变暖,烂耳自然就变好了。而这样一个治病的“娇耳”慢慢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饺子。所以,冬至吃饺子,不仅是吃货们的福利,更饱含着浓浓的温情,传递着人间大爱。

现如今,饺子已经是很平常的美食了,花样也比小时候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特色的饺子,但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儿时节日里的饺子,那是刻在记忆深处的味道,充满爱的味道、家的味道,让离家在外的我无比怀念的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至日里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