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5月4日 · 许德珩,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1919年5月4日,许德珩参与组织五四运动并起草宣言。

地点:

北京

类别:

人物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广场聚集北京13家大学逾3000名学生 图源:香港中央图书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在北大就读的许德珩作为学生领袖,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集会宣言。

许德珩(1890年10月17日-1990年2月8日),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九江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许德珩是近代九江本土人物中职位最高的,副国级,而且担任的时间很长。他的政治影响力很大,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很多。本系列计划用两篇介绍他的生平,本篇先讲讲他年轻时的故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代表照 图源:维基百科

许家世代都是九江人(当年是德化县),祖父做过长毛,中过秀才的父亲曾在同文书院任教。他19岁才考入九江中学堂(今九江一中),此前在家馆读书,跟着一位同文书院的毕业生学习英文和数学。显然,许的家境不好,否则早就该上私校同文,而不至于那么大年纪才读公费的一中。那时候的一中(九江中学堂)不咋地,教学规模有限,教学内容陈旧,还不是省属(见《历史上的今天 · 4月12日 · 九江一中》)。

读书两年后,辛亥革命来了,许德珩投笔从戎加入了宪兵队,一年后回到一中读书。次年,李烈钧在湖口闹起了二次革命,许德珩再次投笔从戎。革命失败后,许德珩转到上海,考进吴淞的中国公学英文系。1915年暑假,为了节省学费,他考入北大英文学门。

从这段经历也可以看出,许德珩是个典型的热血青年,有理想,有革命精神。虽然他的家庭状况一直不太好,但他的天资聪慧。上海中国公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录取标准很高,北大更不必说,这种学校说读就读,说走就走,学霸才有这个本事。

在北大的几年,许德珩一直是个活跃分子。他是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的重要成员,是李大钊任导师的《国民杂志》的负责人之一。

1919年5月,因巴黎和会的强盗分赃的决定,激起了北京学生们的强烈愤慨。据许德珩回忆,5月2日,他从北大校长蔡元培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便约集各校学生代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办法。之后发出通知,决定5月3日晚在北大法科大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并约北京13个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参加。当晚到会的人极为踊跃,大家共同推举许德珩起草了集会宣言。

北京大学法科大礼堂 图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很多文章说,是许德珩起草的《五四宣言》,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首先,“五四运动”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参加运动的学生们绝不会认为第二天这个日子很特别,因此在当时不会有所谓的《五四宣言》

五月四号那天有两个学生宣言,一个是北大学生罗家伦在五月四日上午写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该宣言用白话文写成,约200字,全文如下: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图源:北京大学

这一宣言的影响力最大,它是当天唯一被印刷成传单的宣言,故又称"当日大会传单",其中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成为五四运动最著名的爱国口号。它的撰写者罗家伦是许德珩北大外语系同学,“五四运动”的名字也是他最早提出来的。罗家伦后来跟随蒋介石,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死在台湾。

许德珩在前一天晚上受各校代表委托起草的文稿名为《北京学生界宣言》,用的是半白话、半文言文,500多个字,在五四那天没有被印刷。其全文如下:

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 图源:北京大学

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有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今又显然背弃,山东问题,由我与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纸条文,窃掠我二十一条之美利,则我与之交涉,简言之,是断送耳,是亡青岛耳,是亡山东耳。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拱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之咽喉关键。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于亚鲁撤、劳连两州也,曰:“不得之,母宁死。”朝鲜之谋独立也,曰:“不独立,母宁死。”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讲,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因此,《五四宣言》有两篇,一篇是罗家伦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一篇是德珩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后者文采更佳,将事件的缘由以及影响等解说得更清楚,但文章冗长了些,适合在报刊上发表,但在游行聚会中使用就不够直白明了,所以它影响力不如罗家伦的那篇被广泛印刷散发的口号响亮的宣言。

五月四日的故事,大多数读者都知道。下午1点许,十三所院校的三千多学子会集天安门前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合约签字”等标语、口号。军警前来意图驱赶,见学生势大,旋即撤退。印刷了2万份的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被广泛散发。

五四运动的示威者 图源:香港中央图书馆

之后,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准备派代表到美、英、法、意使馆递送说帖,却被巡捕房阻拦。学生临时决定前往外交次长曹汝霖住宅,结果发生了火烧赵家楼事件。军警前来驱散,逮捕了32名学生。这32名学生中,当然有学生领袖许德珩。

1920年,许德珩赴法国里昂大学勤工俭学,走上了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因本系列篇幅所限,许先生的故事,以后接着讲,敬请期待。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5月4日 · 许德珩,五四运动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