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有个心得:
良叔走的是中间路线。
评价人和事,很少全然定义对错。
而是更喜欢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论述。
这种写法,在当下自媒体写作圈,出力不讨好。
因为你要中立么,正面要分析,反面也要分析,人和事要分开说,更讲究逻辑和论据的搭配,这才能显得言之有物。
但是,大多数读者并不喜欢这种风格,他们更喜欢情感宣泄,而不是理性分析。
一些触目惊心的标题更能让他们点击;
一些瞠目结舌的图片更能让他们共鸣;
一些站在制高点的批判更容易让他们转发。
这种写作手法非常讨巧,而且有固定套路。
第一段,从一个坏人坏事为切入点,比如刘强东性侵、吴秀波出规、D&G辱华......
第二段,找几个相同类型的案例,将问题上升到一个高度,凸显严重性或者普遍性;
第三段,再找几个正面案例,不但能彰显当事人的渺小,还能树立正向标杆;
第四段,就是结尾,一定要写得铿锵有力,渲染情绪。
多用些“黑暗”、“光明”、“冷漠”、“世道变坏”、“英雄末路”等词语,激发读者的正义感,让文章成为他们戾气挥发的载体。
于是,一篇篇10万+,应运而生。
我认识几位自媒体年轻作家,就是这种套路。
而且,屡试不爽,阅读量、粉丝数都嗷嗷叫。
近日,一位年轻的自媒体作者,给我讲了一件苦恼的事。
他就是靠着写“煽动文”起家的,现在已经有几十万粉丝。
可最近突然有点觉悟,觉得老写“煽动文”显得很LOW,把读者已经刺激麻木了不说,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也得不到提高。
毕竟,原来那种套路,不用怎么动脑,写来写去自己也没什么长进。
于是,他决定改变一下风格, 写了几篇理性中观的文章。
虽然花了很大劲,可读者根本不买账,文章阅读量断崖式下降,更有大批粉丝取消了关注。
更可气的是,那些文章也被粉丝们灌水,说他啥时候变成了“圣母婊”?
那作者问我:“良叔你的文章风格不也这样吗?可为啥我这样写,别人就不待见?”
我说:“原因很简单,社会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反噬效应”,你之前靠煽动吸引来的读者,他们必然也是自带戾气的。
你现在想走客观路线,这些受众可不想跟你一起走,你如果硬要走,他们就会选择替代者。”
那位作者,听完,没再接话,想必处在两难之中。
良叔今天为什么说这件事?
其实是想说明一点,我的文章真的不是给所有人看的,只提供给那些理性思考者。
从一开始写作时,我就坚持这个理念,所以吸引来的读者,大多是以理性客观来支撑价值观的。
很多读者加了我的私信,因此我也知道这些人中,有企业家、高管、教师、985在校大学生、创业者、留学生、公务员......
他们工作迥异,年龄相差很大,但却有一个共性:精进而又理性。
很多新读者来后,都会有一个感触,良叔文章评论区都很精彩,通过这些评论,他们都会感觉有所收获。
当然,这些评论,对于良叔,也收获满满,这就是一种“教学相长”。
你看,就是“理性”这个主旋律,把各位与我连接在了一起,让我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而我的文章,只是把这种主旋律变成一个具体可见的东西,好让大家交流互动有了一个适宜的平台。
从这个方面看,这个公众号的意义已经大于传播文章本身,这是最让我欣慰的一点。
所以,在此非常感谢与良叔志同道合的读者,是你们重新赋予了我写作的意义。
我的文章不是给所有人看的,同时,我也不指望所有人都喜欢我的文章。
偶而也会有个别读者,一遇到不同观点,便会恶言相向,威胁良叔要取消关注。
此时,我就会说:“我的文章不适合你,别添堵了,赶紧取关吧。”
是的,我没有义务教育他们,也没可能三言两语改变他们,他们取关是正确的。
而对于我,也不想被戾气反噬,所以,他们能离开,也是件好事。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我的文章,不是为了改变不同者,还是为了相同者不被改变。
-END-
关注良叔公众号,经常有书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