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与产品和研发是怎么分工的

运营高手都是人剑合一的,好的运营是产品和运营的合一

放在传统行业就是生产链路产品设计和运营的合一

放在服务行业里就是服务与运营的合一

虽然是合一,但是以上两种业务类型运营和其他岗位的分工都相对清楚的

所以今天重点讲讲 互联网产品的 —  运营和研发产品的分工




上图用绿色表示运营,橘色表示产品,黄色表示研发

以互联网产品为例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到上线,大概会有 11 个步骤

1,对用户和市场进行调研,这个环节通常是产品和运营共同完成的,市场的调研涉及到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对这个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以及市场环境下竞争对手都是怎么做的,用户的调研会区分为用户调研报告的设计,和用户调研报告的传播,以及深度的1:1用户访谈,定向的用户搜集等内容,通常市场调研工作都是运营岗位完成的,用户调研的工作是产品岗位完成的,但实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公司基本上调研工作是运营主导的,只有基于功能上的具体的细节设计是由产品经理来通过用户研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2,功能点设计切入用户需求,这个部分完全是产品主导,运营参与较少

3,流程设计 串联功能点,产品主导

4,UI/UE 设计,用户看到的美感度相关的内容的设计通常很多公司是产品经理协同设计师共同完成的,放到传统行业里就是包装的设计

5,开发,和6,测试环节都是研发同学主导,有的时候研发团队里会有测试和开发的分工

7,灰度发布,可以是灰度发布其实也可以是 AB test 当然也可以是内测,这个环节通常是研发和产品以及运营共同来完成,运营会主导灰度发布或者 AB Test 的策略,所谓灰度发布,就是在一小群用户当中发布新的功能版本,或者在一小段时间发布新功能,以测试用户对于新功能的反馈,当然也是为了避免更新影响圈量的用户。所谓 AB Test 就是有两个版本的迭代方案,区分用户躯体来做新版本的发布测试,不论是灰度发布也好,AB Test 也好,本质上都是通过对于新版本的用户行为数据的搜集,以确定最终要上线的功能点的最终设计方案,通常研发资源有一定富裕的公司在关键功能上线前都一定会做灰度发布或者 AB Test,不然就有极大可能性对用户体验形成伤害,当然C端产品通常使用的是 AB TEST 或者灰度发布,B端产品可能就用的是内测,或者 Pre 版临时上线的策略了

而在整件事情里,运营起到的价值是什么呢?

1)设定发步新版本的时间点

2)设定发布新版本要圈出来的那批用户群体

3)设定新版本数据埋点对应要搜集到的行为数据

4)明确灰度发布/Abtest 的预期,需要能够得到那些结论以支撑后续的上线结论

8,灰度发布完成后就应该是上线里,这个环节研发主导,需要基于之前测试环节得到的结论,例如上线的时间,版本情况等操作上线

9,上线后,很重要的就是持续的运营优化了,这个环节运营要做哪些事情呢?

1)搜集全量用户的行为数据,以进行产品的分析,找到下一次产品优化的优化点

2)通过引导内容,活动内容,引导用户了解和使用新功能

10,建立商务合作关系,和有类似用户群体,或者有需要介入产品功能的合作地方商定合作,合作方式有很多种

1)常规付费合作或者换量合作,换量的评估方式,通常是将彼此的流量价值按照现金估算进行等价交换,例如我按照 CPT 估算价格,对方按照 CPC 或者流量估算价格,我们按照流量方式来进行换量

CPM(Cost Per Mille,或者 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人成本 

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

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

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应成本

CPP(Cost Per Purchase) 每购买成本

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

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名单多少来收费

CPT(Cost Per Time):以时间展示唯独来付费

2)共同推广需求,但没有竞争的对象进行联合推广合作,分摊合作费用,或者是对方出费用,我们出资源都是常见的方法

例如,途风推广一号公路这个目的地,联合美国旅游局和加州旅游局一起推广,销售环节在途风这里,推广费用一起承担,使得途风的推广费用可以大大下滑

例如,支付宝口碑推广四川美食,四川的美食协会也要推广四川美食,所以美食协会承担一部分推广费用,支付宝口碑承担一部分商户补贴资源,共同推广这个活动

3)我们要推广自己,但是我们也恰巧可以补充对方的功能需求

例如,百度输入法要推广这个输入法产品的时候,刚好很多手机厂商也需要手机上有输入法,于是百度输入法也成功内置到了很多手机品牌内,已达成这种无成本甚至有收益的高效推广合作

例如,饿了么本身是个外卖产品,口碑本身是个到店产品,在阿里还没有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前,饿了么发现对于一家店铺的运营的,店家其实希望用户看到自己的店铺页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本店有外卖业务,于是就主动和口碑进行了李娜和推广

例如,海外资产配置是需要用户来考察海外的房地产的,但是由于没有旅游资质,所以也很难在接待看房的事情以外接待看房用户的其他形成,这个时候途风就主动将自己推广到了这些海外资产配置的合作方那边,因为补充了对方的功能模块,从而达成了合作

11,商务的方案和合作伙伴建立好之后,就是持续的运营推广啦~~

运营推广并不是某一个时间节点下的工作,而是持续的工作内容,这些合作的方案需要不断的优化,合作的对象组成也需要不断的做优化,已达成运营成本(包括人力资源和成本)的最大投入产出比


每一件上线的产品和服务都是运营和其他相关职能通力协作达成的结果,研发主要解决的生产环节的问题,对应的产品也是为生产环节的质量把关的,而运营就是在拿到好的产品之后把产品推向市场,与此同时也基于市场的反馈倒推产品的优化,不断解决问题,设定新的目标并实现

以上关键词产品也可以替换成服务或者是商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之前举到过的支付包口碑的案例中,有一个基于执行活动效果要做的事情——确保门店 100% 物料覆盖,确保门店 100% 物料覆盖这件事情,肯定不能嘴上说说或者人工核对的,一定是需要产品功能来协助实现的,我套用到我们刚才提到的运营,产品,研发协同工作中,其实就是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咱们明确了,功能就是——有一个物料照片上传和验证的功能,用系统来确保每家门店是 100% 物料覆盖的,然后我们来再次看看我们的协同方式


1,进行调研,明确在进行物料照片上传的时候,通常应该考核那些关键要素,才能够明确这个物料张贴是有效的,另外会有那些例外情况导致物料张贴照片无法上传。。在之前上传物料的操作当中,用户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操作日志存在那些问题,市场上知否有对于这种执行操作比较好的功能实现方式,竞争对手和具备物料张贴考核的其他产品是怎么在做这件事情的

2,产品设计功能点,要有拍照,上传,照片标签说明,申诉等功能点

3,设计使用流程,分别怎么设计拍照,上传,打标签,和申述的流程,才能最可能高效

4,界面设计,以便于用户清楚怎么使用

5,6,开发和测试

7,灰度发布,因为是个B端产品,供小二在张贴物料的执行过程中使用的一个功能,我们并没有使用用户群体的灰度发布,而是我们在双 12 之前一个季度的小型活动使用了这个功能,阶段性测试了大家对于功能的反馈,了解功能的优缺点

8,上线

9,持续运营优化,在双 12 正式启用这个功能前2个月,这个功能就开始持续在线上跑了,中间有很多申述的功能不好使用,或者是照片上传速度太慢不能过一会网络条件好了之后再上传的问题得以体验层面的一一修复,另外由于是以图像识别的技术来判断物料张贴是否达到了要求,所以图像识别的算法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在这个过程里,内容运营给出了很多引导来使得用户顺利使用该功能,也通过后端的数据包括完成整个流程的时长,导致流程 crash 的原因归因,梳理了大量需要优化的功能点

10,11 商务合作&推广,因为是一个内部执行管理的后台产品,所以不需要做额外的推广的,主要是需要我们当前的小二 100% 使用这个功能,才可以在双 12 的时候顺利完成执行动作,所以在前期我们就通过培训,数据跟进,等方式不断地向小二们推广这个功能的使用,以期达到需要大规模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每一个小二都很清楚应该怎么使用了


假设这是一个外部公司也可以使用的 物料照片的验证工具的话,一个B端产品,最大的推广出路是找到那些对这个功能模块有互补需求产品,例如对于线下销售进行管理的打卡系统,可以增加这套照片验证的功能,例如可以和C端的照片类产品合作,使用这个图像上传标签和识别的功能打包成一个对于照片相似的评比工具 等等

好啦,我们每一业务都离不开运营在其中的推动

运营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其他小伙伴共同的协同

不论怎么分工,目标一致才是做好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基石,在这个前提下分工具体是什么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如果是研发来不及做完这些工作了,身为运营的我如果会写代码也可以上啊,祝我们都成为万能的运营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营与产品和研发是怎么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