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只能喝酱油拌白粥?

1.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优质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闺蜜书娟是一名全职妈妈。三年前,孕娠反应严重的书娟怀孕不久后就在家里待产,现在孩子三岁半。

书娟说娃的成长快乐而甜蜜,当孩子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她感动得哭了。她说她希望时光慢一些,她要这样一直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一岁六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婆婆给孩子喂粥,孩子怎么也不肯吃,于是婆婆便给白粥里加了一勺酱油,孩子看见后,终于肯开口吃粥了,小小的家伙对吃的东西有了主意。

看见这一情形,书娟完全懵了,心里发紧,这么小的孩子吃这么多酱油对孩子身体好吗?书娟注意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每次孩子不吃粥,婆婆都要往白粥里加一勺子酱油,加了酱油的白粥有了味道孩子自然就爱吃了。

书娟心里既心痛又愧疚,心痛的是孩子这么小天天喝的是白粥,长身体长智力的时候吃的是没有营养的酱油拌粥;愧疚的是没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利于成长的物质环境,连最简单的辅食也没法做给孩子吃。书娟嫁到大山里,家里条件不太好,买菜的钱都是要省着花,到镇上的交通又不方便,自然能提供给孩子的需要就更少了。

凭什么我的孩子只能喝酱油拌白粥?痛定思痛的书娟幡然醒悟,结婚后,只知道生娃养娃,从没对自己的人生有过规划,她决心改变现状,重新拾起曾经热爱的写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书娟成了热门情感专栏的签约作者,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能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做辅食,城里前几年买的房子也准备装修入住。她说孩子的成长不等人,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给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并且陪伴他的童年。


 2.请抛弃古老的封建思想:有人不一定有物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新闻报导:在边远的广西山区,有一对老夫妻,男人六十岁,女人也将近五十岁了,他们连续着生了15个孩子,最大的20岁,最小的才两岁多。

新闻里,三间破旧不堪的土瓦房,屋外墙壁上拉着几根粗绳线,上面挂满了破旧的衣服,门前杂草众生。屋里到处散落着生活用品,锅碗瓢盆,和孩子们破旧的捡来的玩具,衣服随处凌乱的堆放着。

镜头里孩子成群站着,衣着破旧,头发枯黄,孩子们有的光着脚,光着身子,有的穿着大几号的旧拖鞋,目光呆滞。老态的女人坐在床上给其中一个孩子抓虱子,男人说夫妻俩一共生了15个孩子,平时主要靠捡破烂换些钱买吃的穿的,也有一些好心人士会给他们送来食物,衣服和钱,他们现在能勉强吃饱一顿饭,会生这么多孩子的原因是从小就很穷想多生一些孩子改变一下,谁知道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报导结束,记者呼吁大家给他们捐赠些食物和衣服,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是需要社会救助的。

看完新闻,我心里发冷,无知的人害了一群无辜的孩子,不要说教育,就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提供,为什么又要生下来呢?你穷,但孩子不是活该天生受罪。

我不知道那对夫妻看见自己的孩子衣不裹体,食不饱腹时,是麻木了还是不曾在意过。疼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生得下,养得起,能上学。


 3.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量力而行

上个月和朋友相约吃宵夜,闲聊之余,我那位男友人向我抱怨说他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实在是太没有教养了。

细问,原来他亲戚家的两个孩子经常在卫生间吃龙眼,龙眼的壳皮多次堵住了卫生间的下水道,他要被逼一次次的拿钳子疏通下水管。

朋友的家在镇上有一幢六层高房子,他的亲戚家在交通不太好的农村。知道他们孩子在农村上小学,家离学校路途远,很不方便。于是,便把房子的二楼借给了亲戚暂住,方便他们照顾孩子。

朋友的亲戚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妻,男的外出打工,一个月工资五千元左右,女的在家带孩子。男主外女主内,这样也好,可让朋友看不惯的是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把孩子送到市里学校上学,每星期五坐车去市里接回家,星期天再坐车送到市里学校。朋友很懊恼,“如果是富裕家庭,有车有房子,接送孩子上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也人之常情,但是他们条件那么差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还不能满足的时候,却去追求更高的教育,其实完全可以在镇上上小学,不远还方便,有补贴费用少,教育也不错。还能把费用节省下来给孩子提供更多生长需要的营养,提高生活品质。那么,就不会发生开头那一幕:孩子偷偷在卫生间吃龙眼,为了不让人发现,把壳皮扔在卫生间下水道了。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能为孩子做的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最好的教育不光是言传身教,还得量力而行,先解决温饱再去谈更高级的教育,孩子不缺乏物质,身心才能更健康的成长,难道不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长远的投资吗?

 我们为人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这辈子注定了为孩子负上责任,尽己所能,问心无愧吧!

 

个人简介:作者|九月与海,天蝎座全职妈妈。希望通过写作,为孩子成长树立榜样,教会孩子:人有所好,好有所长,对任何事切勿三分钟热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的孩子只能喝酱油拌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