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而动处事之要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上一章讲到,守好本,护好根,行当下路,做分内事,这一章则指出,要把分内事做好、做精,事情做好是本分,事情做精是本事。所以文中从善行、善言、善数、善结、善闭乃至圣人的角度指出:人在做事中所应达到的境界。


“善行,无辙迹。”善行的,行不留踪。讲的是行动之“无为”,扎好根,守住本分,依照自然的规则,顺势而为,就像在大浪中的推波助澜,不见推手,就像在雷鸣中高呼怒吼,不闻其声,所以,雁过无痕,叶落无声,“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善言的,毫无瑕疵。讲的是言语之“无为”。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说恰当的话。沉住气,不妄言,不累絮,言必有功(功效)。俗语有言,话不投机半句多,又言“天机不可泄露”,不是半句多,也不是不可说,而是时机未到,这个“时机”关乎听者的阅历、见识,也关乎事情发展的节奏,还关乎整个社会的接纳程度,待时机成熟,一语道破,自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善算的,无需筹码等工具,说的是对自然规律把握。目之所及,耳之所听,身之所触,了然于心,无需“筹策”,时机到了,道破即可,力量积蓄够了,推一把即可,方向偏了稍稍持正,方向反了韬光养晦。定住自己的乾坤,握住自然变化的轨迹,静待花开,给事物发展以时间,给他人成长以空间,安守闲坐,抓好本分,又何来“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关闭的,无需门锁插销,比喻关闭了外物、感情对客观清静的影响。说的是“自然无为”的清静果,讲的是定住、安住的“时机”。定住了本分,“关闭”了与外物、情感的纠结,不攀缘,不妄言,不妄动,不无谓增添外物,不刻意经营关系,清静得定,自然独善其身,又何须关闭门窗的“关楗”?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结绳的,无需绳约,比喻与外物他人的因缘结识。说的还是“自然无为”的清静果,讲的是行为处事的“时机”。既已独善其身,不攀缘不附会,那与外物他人的因缘又从何而来?“自然而来”。做本分事,行当下路,于自然的流转中,自会出现同道的朋友、背道的对手,就像两河之汇聚,就像潮汐之逆行,该来的自来,事来则应,该走的自走,事去则往,一切自有因缘。就如画家与画笔,又如情投意合的情侣,时机到了,拿起画笔,姻缘到了,结为夫妇,无需“绳约”,自不可“解”。


一“闭”一“开”,一“结”一“解”,便是“时机”,这一“闭”一“结”,则如独乐乐的“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这一“开”一“解”则如与人乐乐的“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是与众乐乐的“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筵席散了,人就走了,事就去了,缘分也走了;筵席开了,人就聚了,事就来了,缘分也来了。与人如此,与物亦是,该工作了就备好劳动的工具;该学习了,就备好学习的用具;该休息了,一张床即可。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闭则独善其身,合则因缘结识,动静有时,因缘有机。


如此,该来的来了,该走的走了,来了发挥来了的作用,走了发挥走了的功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在恰当的时候,合恰当的人,用恰当的物,这就是“救人救物”,这就是“袭明”,承袭阴阳之道,“明”日月之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动阴静、阳分阴合,阴阳变化便是机缘,静则守本护根,动则顺势而为,分则独善其身,合则广结良缘。静不忘本,动不妄为,分不攀缘,合不辜负。


以上便是做事的时机,“机”,意为恰到好处。“机”与“位”同样重要,在其位谋其事,时机到了,相机而动,言行有时,静定有机。如诸葛亮设坛借东风,需十月“小阳春”之时;如静坐修身,需“暇满”之机,“暇”,闲暇无扰,“满”,身体无恙。


但是“机”与“位”不同,“位”常常稳定不变,“机”则瞬息万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弯弓射雕,拉得动弓,是弓箭手的本分,何时把箭射出去则要找好时机,这看似玄妙,其实是把风向、、速度、运动轨迹,以及雕的应激反应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反复地练习,才至臻完善。所以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位”重在守,“机”重在练。“练”左边为“丝”,代表事物之繁杂,右边“东”,东为生,生出新的感悟、体会、技巧。就如现在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每一个卓越非凡的人,都是通过一万个小时的锤炼,通过不断的修正、练习,从平凡走到大师。所以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成败胜负,往往就在须臾之间,这就是厚积薄发。


那我们应当如何“厚积”以薄发呢?勤勉精进,学习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如老子所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专长、优点。看见他人的优点就好好学习,看见他人缺点就自省改正。向外觉知洞见,向内自省反思。所以,优点不是为了炫耀的,是为了发扬学习的,缺点不是为了批判的,而是为了查漏补缺的。


这就是“师”与“资”,这是我们的财富,每个人都传承着先人的宝藏,都积攒着经年的故事与经验,所以,珍惜眼前人,他们是我们的明镜,是我们的明灯,时机未到就向他们学习,时机到了,不妨点上一句,帮上一把,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机而动处事之要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