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考之路(三)

2007年自考专科毕业后,准备继续考本科,可被自己的惰性打败,放弃了。

2009年,由于工作改变,又让我有了继续考下去的想法,2010年1月,我又开始了自考本科之路。其实,想去做一件事,真正行动起来才是硬道理。

由于有了专科自考的经验,我的本科考试自己感觉还是轻松了许多,对学习的内容再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主要靠理解记忆了,而期间,由于自考报名方式有一定的变比,采用了分段放名额出来的方式,这种方式初始两年我还没太搞清楚状况,也就荒废了两年时间。

而在自考本科期间,有些事让自己难以忘记。

最骄傲的事:是参加《房地产法》的考试,报名后的那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家里的事情也较多,还有自己还没学会去挤时间。居然,到考试时间书都没看过。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往考场,记得当时报名报到锦江区的某个小学,考试时间是下午。我上午十点多开始坐公交车前往,倒了两次公交,到学校门口,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记得当时阳光正好,从高大的树的枝叶江倾泄下来,让人感觉明媚而温暖。学校门前已聚集了不少前来参加考试的人,放眼望去,年轻的他们都在认真的看书。我心里偷偷表扬了自己:幸好老太婆我也带书啦。我拿出书来,厚厚一本书,我只能挑几处看看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这个学校是个非常负责的学校,进校门都必须拿出准考证和身份证接受检查,看到有人排队,和他们年青人一样,边看着书边排队进了考场。

当坐进考试教室,监考老师发下卷子,我拿起卷子先全览了试卷,心头不由窃喜:刚在外面看的几个点居然都有题。答题开始,我立马现炒现卖,将外面看到的内容先进行了答题。这科成绩,是我本科17科中分数最高的。所以,只要报了名,一定要去参加考试。

最头疼的事:大约是从2012年开始,自考报名就比较头疼了,总是报不到,总显示可报名剩余名额为零。开始不知道后面会放名额出来,也不想跑远了去考试。那几年一看报不进去便放弃了,不报名了。到现在也没搞懂为什么教育系统会采取这种方式,不人性化也不科学。所以不学会变通就会落后。

最赶的一次考试:在龙泉,有个经开区实验中学(也叫金凤凰),离我家不远,还有个经开区高级实验中学(原航中),离我家较远,在大面铺。考前一周,查了座位,考试地点:龙泉经开区实验中学。考试前一天,我对傅大厨说,我明天去大面考试,你送我下。傅大厨爽快的同意了。第二天,下着雨,傅大厨开车将我送到了经开区高级实验中学的门口。我在门口时略有迟疑:因为在学校门口,找不到一点该学校为自考点考场的迹象。自考考点都会悬挂“自考考试”横幅。我还是走进学校,也没感觉到有人参加考试的模样,我内心已扎慌了,好容易碰到了几个像老师模样的人,赶紧上前去问,有位女老师说“我们学校没设自考考点,你是不是搞错了,可能是经开区实验中学吧,我们是经开区高级实验中学。”  原来,我一直以为经开区实验中学就是原航中。我再拿出手机看座位信息,果不然是经开区实验中学。我赶紧给傅大厨打电话让他回转接我去经开区实验中学。当我们赶到经开区实验中学时,校门已经关闭了,我拍着铁门高声呼喊“老师!开门。”一位佩戴工作证的老师过来问我“你参加考试的吗?”我答是,他便开门让我进去,同时对我说“你快点去你的考室,时间已经过了,但由于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学校,所以你现在还可以去参加考试。” 我便急冲冲跑向考室,到达考室,监考老师不让进,意思已过时间了。“让她进去吧!”我听到不远处一个声音,是那位放我进来的老师。我来不及对那位老师说声谢谢,在监考老师按惯例对我做了检查后进入考室气喘嘘嘘的开始答题。很幸运,那次在这个考场考的两科都及格了。所以,这世界还是好人多。

最感谢的同事:最感谢的同事是我们车间的一名80后小哥小瀚。我每次的自考报名都是他帮忙,因为我的银行卡没设U盾,交不了钱。在我写毕业论文时,也是小瀚帮我在网上查找资料,对论文进行查重检查,并教我答辩应答方法。小瀚将毕业答辩的过程帮我梳理得很清楚,教我按流程一步一步住前走。最终,我比较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偏写、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所以,向年青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值得尊敬的老师:指导我毕业论文的老师是四川大学法学院袁嘉老师。从网络上我查询到袁嘉老师就读于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师从德国波恩大学商法与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德国垄断委员会主席丹尼尔茨曼教授 。在对我的指导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位年青有学识者的宽宏、博大的胸怀,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还有对学生及时、准确、有创意的指导。虽然我与袁老师从未谋面,但我时时会想,这样一位好老师一定长得仪表堂堂、高大魁梧。袁老师的微信签名是这样写的:“一个热爱创新和竞争的法律人。”  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分享完了自考的过程。

后续我将分享自考所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

完成于2018.09.20午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自考之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