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世上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非常意外这次自己的作业能获得优秀,更意外的是还有这样一个分享的机会。感谢孙老师和陈组长!我分享的题目是《你来世上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我想用三句诗来说说自己遇见新网师,开始语文研课的学习情况。

(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周日,陈组长在打卡点评群里公布几位分享老师名单后,浦老师发来的消息说:老冯啊,这次看你了。我居然毫不觉得挂上一个“老”字刺眼,因为这是事实。走进2020年,我成了一名人到不惑之年的“老教师”。年龄是不惑了,可是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有“惑”的地方太多了。我是从中学来到小学的,在小学带了两年高年级,那种小升初的应试和压力,让我很迷惑,小学到底怎么教?小学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能力?“背多分”、“考考考”让我这个面临过不止一次中考的人对小学甚至充满了恐惧——这不是我理解的小学教学!没有时间捧读课外书,没有时间开展有意思的活动……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应付得来中考的我却应付不来小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2016年,语文教材改版,我们浠水县从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新教材,我想既然来到了小学,我就想搞清楚小学到底要怎么教,如果我从一年级带起,一轮带下来,心里总应该有点谱,何况那时候我还特别迷薛瑞萍老师,也想在自己班里做“日有所诵”。

就这样我从一年级带到了四年级(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让我一直把这个班带下来),可是好像还是没能搞清楚小学语文到底要怎么教。就在这个时候我注意到了新网师学员报名信息。

关注新网师公众号很久,注意到可以成为网师学员则是去年暑假,可惜发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那一期报名,留言得知寒假可以报名,于是日日念着寒假这一期,终于报名成功。选修语文研课,最大的目的是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时间带学生们一起做整本书阅读。选课成功后,发现我们要共读的书籍是干国祥老师的书,2019年春我买了干老师的三本书还没开始看,这次正好借研课开始“啃读”。

2月25日第一次听课,看到“六维度”“三境界”,一时间有点消化不过来,虽然上课之前看完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可我更多关注的是课例,“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这个地方原来可以这样挖”,是我看这本书时最多的感叹。平时读这种理论性的书籍很少,很多理论知识在第一遍初读时一带而过,看来还要再看书。于是,又把书的前几章好好看了一遍,对于“有效框架”“教学目标”等等,总算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本学期研课的内容是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看到研课内容时,我很开心了一把,因为我带的就是四年级啊,这次研课不用担心借班上课的问题,那么“教学目标”的落实,“预习作业”的布置,“训练有素”的推行就都可以很好的进行下去,这不就是我希望的么?

想是这么想,可是看了语文研课教学设计的作业模板以及本次的作业任务,我就感觉自己有点“狗咬刺猬,无处下嘴”: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不少于500字,怎么写?500字能完成吗?我想到了说课,说课中有关于“说教材”“说学情”的内容,于是就按照这个“说教材”的思路完成了教材分析,又按照“说学情”的思路,完成了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预习作业如何布置呢?布置之后怎么解决?我感觉自己身处迷雾森林,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没有头绪。但我也知道,走,才有出路!

于是赶紧看书,再照葫芦画瓢。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还没出来,就这几样感觉就已经耗尽了我的洪荒之力。

第一次作业成绩出来了,80分,居然及格了,离优秀差得也不远,跳一跳说不定就能到达了!看着这次的成绩,我那个激动呀,跟我们班那些在乎成绩在乎分数的孩子一样,恨不得到处去嘚瑟一下:嘿,我80分呢。

不过这次的成绩老师并没有点评,我也就无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然,现在看来,“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这两个板块不够详尽具体,“预习题”没有结合教学目标,缺少层级、梯度,老师给的80分那也是鼓励分啊。大幕刚刚拉开,如何沉入角色,做好自己,还需要好好学习啊。

(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3月10日,孙老师上了第二次课,孙老师借助问题作业会诊与优秀作业赏评,主要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预习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方面展开。看着孙老师的讲座,看着她展示出来的优秀作业,我终于对怎么完成作业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是这点认识也让我欢喜不已。因为,我不再置身迷雾之中,眼前终于看到了曙光啊,尽管要接近曙光还需要自己继续行动!

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孙振港老师的教材分析的几个板块,记下了林婷茹老师的学生分析的几个板块,记下了张翠琴老师的研读文本的方式,记下了屈小娥老师设置预习题的方式,边记,心里边感慨,这些老师们都好厉害啊,我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

第二次作业我选择了《飞向蓝天的恐龙》,因为这个是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有了听课时学到的方法,对于教学设计不再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苦哈哈,但是课堂设计上还是很纠结:关于提问策略如何在课堂中去落实呢?我能说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单元,我们其实就是按普通课文这么上过来的吗?而关于提问,用得最多的大概就是: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后习题也是“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可是,问题来了,我如何知道学生们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哪些问题是对解读课文有帮助的?哪些问题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解答的?我的脑海里掠过了无数个问题,可是没有一个好办法,只好在教学设计里把提问题并解答放在了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完成了这个内容,我的课还是按照整体感知,精读文本往下走。直到3月24日孙老师的第三次课程,在优秀作业展示环节,看到高莉老师的预习单的设计,我才恍然大悟:怎么就忘了预习单呢?利用预习单,先放再收,做到心中有数,多好的一种方法啊!

在孙老师的第二次讲座中,我对于这样一些问题有了清晰把握:

一是关于“语文要素”,要懂得“语文要素”的长线发展,前移后续,要明明白白,同时还要清楚“语文要素”具体到这个单元某一课时具体如何落实。陈娥老师关于“自然科技”和“提问”策略的编排体例的关注就做到了这一点。还有林婷茹老师关于“提问策略的前世今生”,这样一些水磨功夫,做到了吃透教材,后续如何教学自然能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

二是关于“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体现的单元重点,怎么把握?在这之前,这个环节我通常就是请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就带过了,缺乏对交流平台的单元整体观照,也缺乏对其呈现方式的研究,使得交流平台的使用未达到最优化。比如这次园地二交流平台就跟单元导语、语文要素形成了极好的呼应,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交流平台就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做总结归纳,这就是最好的“一课一得”。

第二次作业我的得分是75分,老师的批语是:目标A2后半截应该是B类,B1后半截应该是C类。老师的点评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的确,核心目标没有定位好,层次不分明,没太明白C类目标是什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很容易偏离课堂任务和方向。

尽管理智让我意识到了作业有不足,可情感上还是很难接受,看到分数的那一刹那,我有些沮丧,从第一次作业的5000多字到第二次作业的12000多字,那都是用几小时几小时的静坐换来的呀,感觉付出了却没有相应的回报,甚至有点后悔自己加入这样的学习,像我这种半路到小学,年龄偏大的老师,连县级公开课的机会都没有,我这么认真学习为什么?这不是给自己找虐吗?可是点评打卡时,看到那些作业优秀的老师,平时的一个打卡都这么用心,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要思考有思考,他们可不都是年轻人呢,他们可不都是冲着所谓的名利而来的。我也不是,我怎么就不能坚持?心中那种不服输不妥协的劲头就上来了,学习不就是这样不断试错不断进步的过程吗?相信第三次作业总会有些进步。

(三)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

第二次的作业成绩出来后,我感觉自己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于是我把孙老师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阶梯化秘密”认真听了几遍,做好了笔记,尤其是关于诗歌单元的五点教学策略,逐字做了相关笔记;这期间和我一组点评的浦振胜老师发来了第三单元马建明老师的一个视频讲座,陈娥组长还在点评群里发了好几篇有关诗歌教学的文章,视频让我对整个第三单元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文章让我对诗歌教学多了一点想法;我又向屈小娥老师和浦老师要了他们的优秀作业(感谢他们没有拒绝,当然,即使拒绝了也能理解,毕竟这都是自己的心血啊!同时,也特别庆幸自己当初报名参加了点评员,在这个群里,看到了那么多好学的伙伴),从作业的排版布局到各环节设置都认真学习了一番,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还是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具体到教学设计时有些问题的解决就显有点蜻蜓点水,无法深入下去。

结合前面的一些学习,我选择了《短诗三首》作为这次研课的内容。选定研课内容后,我又把第三单元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到习题再到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都认真看了一遍,对这个单元既是一个问题单元又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有了一些了解。考虑到诗歌并非第一次出现,我对统编教材三四年级出现的诗歌做了一个长线关注。

三上,《7.听听秋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三下,《8.池子与河流》,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讲。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四上,《3.现代诗二首》,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四上,《24.延安,我把你追寻》,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如“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通过这些诗的学习,同学们对诗的形式,节奏,想象等有一定的感知,但是这种感知是零散的、直观的,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从节奏、语言、情感等角度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再加上通过综合性学习对现代诗有一些积累、欣赏与创作的要求,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把握一定会更深入一些。

还关注了综合性学习在本单元所体现的阶梯性发展。本单元以诗歌教学为主线,以综合性学习为辅线,将综合性学习有机融合在诗歌教学中,这个教学思路又分启动、推进、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学习《短诗三首》与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通过对《短诗三首》的学习,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产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收集现代诗。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启动阶段。

第二阶段将学习《绿》与《白桦》和第二次综合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对《绿》和《白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现代诗的特点,仿照课文写一写现代诗。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现代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到体会到的现代诗特点迁移交流到试写现代诗的学习中。这是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

第三阶段将《在天晴了的时候》、“语文园地”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活动相结合,把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与合作编小诗集结合起来。这是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

有了这样的一些钻研之后,感觉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就有思路多了,也有底气多了。

因为第二次作业中我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对,我担心这次还会出错,所以又翻看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相关内容,并请教了浦老师(不好意思请教组长,总觉得组长很忙,还觉得组长段位高,没信心拿自己的作业去麻烦她),如此才放心。

没做这个单元的研课时,我觉得诗歌教学很容易啊,不就是读吗?短小精悍的读完了再背下来,长诗歌读熟了就把重点语句记一记写一写,有些句式特别的就仿一仿。之前我在一二年级带学生做过《日有所诵》,也重在“诵读”,尤其是童诗童谣,并没有花时间去讲。可是听了孙老师的讲座,看了网上有关诗歌教学的文章后,诗歌是美的,我们怎样在教学中表现这种美?我意识到诗歌教学中,就一个“读”就有很多层次,初读,精读,延读,每个阶段任务不一样;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每个环节要求不一样。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关于诗歌的教学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因此,现代诗的教学要以诵读贯穿始终,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诵读中揣摩诗歌的语言,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

三次作业下来,我觉得要备好一堂课,除了孙老师在讲座中反复提到的各个环节要注意,我觉得还有这些也非常重要:

一是要细细消化老师每堂课的知识点,明确作业要求。

二是要关注课本,拿到课本要把整个单元的导语、课文、习题、园地等每个版块都看一看,对于语文要素在每一课如何落实,每一课在单元中起着什么作用,要有一个基本了解。不太了解的就需要查资料、学习了

三是知识储备的重要,比如第二单元的科普小品文怎么教,浦振胜老师就做了充分的研究,比如这次的诗歌教学怎么教,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

四是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重要,每次孙老师在讲课时提到的优秀作业,我都会认真比对自己的作业,人家好的,下次我也用一用,就像杨霞老师说:邯郸学步又何妨。

海子说: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可尽管如此,他也说:我来世上一趟/我要看看太阳。

“不惑”之年,不惑的是对知识对真理的探求,有“惑”的一定是一路走来需要经历的考验和挫折,既然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那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来世上一趟,你要看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