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书

最早接触到的识字书自然是课本。课本当然是课堂上主要的学习对象,之后接触到课堂之外的书,虽然小巧,却特别吸引人。这就是“画书”,即常被称作“小人书”者。

所谓“小人书”,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此书小巧,图画上的人物自然不会太大。即便是“大人物”,甚至帝王将相都要被浓缩成一定的比例。似乎惟有在“小人书”里才能消弭特权,一人物,齐高低。二是观此书的读者基本是未成年的小孩子,图画生动而言简意赅。使人爱不释手。非但于课外明目张胆地观看,且也在课堂上偷偷摸摸地欣赏。

或许小孩子还谈不到什么欣赏之类,但兴致盎然就有了欣赏的基础。鲜花开得再灿烂引不来欣赏的目光也只是开了个自我陶醉而已。“画书”毕竟以图画为主,文字毕竟有限。之后故事类的书兴起,文字平易生动,间或有几张插图。虽寥寥数笔却勾画精准,极富神韵。或许是鉴赏能力所不能及,竟然也看不出谬误来。

随着知识的升级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外读物丰富而多彩。一部书或封面诱人,或书名勾魂。多的是武侠、读者、意林之类,与此同时盗版书如雨后春笋以致泛滥成灾。尽管如此,阅读起来依然兴味不减。

所谓盗版者,水平亦参差不齐,高低不等。有极明显的错字别字,甚至字迹模糊以致“留白”者,最是粗制滥造;稍优秀者没有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错别字,间或某一章有那么几个“情有可原”的错别字。如果存心良善可以误以为是排版人员工作量繁重一时瞌睡,或手指一抖就歪曲了几处笔画;曾误以为某种“盗版书”,要么字里行间老是于紧关节要处穿插一些圈圈,要么空余出许多点点。后知后觉却原来是“禁书”,并非是什么异样的“盗版书”。

盗版书的猖獗倒也可以反映出文化繁荣的一面。但于经常读到盗版书的读者而言,大多是囊中羞涩,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持正版的“盛世美颜”。俗话说得好:“宁吃仙桃一枚,不食烂杏一筐。”善哉斯言。如果“玉粒金药噎满喉”,恐怕谁也不会掏“泔水”来吃。

肚皮饥饿不免狼吞虎咽,精神饥渴大约也是饥不择食。尽管金庸被盗版成全庸,但看到明知盗版却毅然决然地“大快朵颐”,且阅读得“津津有味”者不在少数。名人武侠被盗版大概是“帅哥美女”的情节,“绝世武功”的神奇吸引了不谙世事的心。至于文学名著之类,虽则盗版却也颇具情怀。我想盗版者对神圣的文学还是有一些敬畏之心的。

曾看到过一本富于良心的盗版文学名著。全书洋洋洒洒百余万字,除却字体太小之外,似乎也找不出几处明显的错误来。后来见到正版方知,此大部头为“三部曲”,盗版“三部曲”而三合一为“独奏曲”。其字虽压缩而不变形,排版虽密集而大部头“宏旨”有序,不失真义确属难能可贵。

好在虽“芝麻”其字,阅读月余并没有熬成近视眼,实属幸运。之所以有耐心去读,一是值得,二是年轻,眼睛好使。最为关键的是价格“美丽动人”。

之后书籍也买了不少,只是很少再买盗版书,主要是也很少有机会能买到盗版书。这大概是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人的精神气质也随之与时俱进,盗版书也许是被不屑于“再版”了吧。

虽说当下“电子书”大行其道。倒是无需担心盗版的问题了,只是会有剽窃的蟊贼鬼胎暗结。不过那毕竟是萤火,盗版既然丢了“阵地”,缴械投降;剽窃恐怕也失了土壤,萎靡于地。

只是仍旧会怀念读盗版书的日子。“谷子”虽瘪,营养犹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盗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