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

最近在读雾满拦江老师的《我不过低配的人生》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话:知识是拿来外用的,而智慧却是真实自我的浮现。这句话阐明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其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常常分不清知识和智慧的区别,人们总是以为凡是读书多的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之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甚至与之背道而驰。

学富五车的读书人有时候甚至不如一个砍柴的樵夫拥有的智慧多,但这并不是代表鼓励大家都去砍柴。如果人们在做体力劳动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思考,那么体力劳动和读书其实是等值的,因为它们都是激发智慧的一种方式,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哪一种更快更高效一些。

拥有知识可以让我们过上好的生活,让我们的身体获得舒服的感觉。而拥有智慧却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和灵魂获得舒适。

不久前的西安交大博士自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该博士的死让我们感到很遗憾,但是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很值得我们思考。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有知识却没有智慧的案例。作为一名博士,可以说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了,况且作为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之后肯定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那位博士生恰恰缺少少许的人生智慧从而导致了自杀的结局。

如果生活中没有压力,没有负面情绪,那么知识的拥有度和生活的幸福感是基本成正比的。但是生活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我们不是形单影只的生活在这个世界,而是和众多的人生活在一起。而现实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人搞出来的,所有的压力和坎坷都是人加给你的。

那么想要的过的好,我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已。

获得智慧有两大有效途径:拥有足够的知识、对生活有深刻的认知

对于第一种方法来说,贮备丰富的知识只是第一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激发出智慧才是最终目的。古人说:读书人只有将知识用于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真实威力。而智慧正是在知识和现实结合的时候产生的。

当人们着手面对现实的时候,他们就必然会产生思考。所谓现实,所谓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和你对立的人搞出来的。人性是多变的,所以现实也必然是变化不定的。当一个拥有知识的人要处理现实问题时,他必须看清现实的情况以及现实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然后在自己充满知识的头脑中搜索与之匹配的方法。如果没有现成可以使用的方法,他又应该怎样组合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整个一个过程下来,知识就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会逐渐转化成一种智慧。

孙武之所以写成《孙子兵法》也是因为他熟读各种兵书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然后将自己的见解付诸于实践验证其正确性,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最终形成了智慧。

王守仁创立了心学。王守仁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大家眼中的怪人,但是他对于程朱理学有着深刻的思考,他在任职的每个地方都使用自己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和从思考中获得的想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山沟沟里他悟出了智慧。

所以马克思说:实践出真知

第二种方法虽然和第一种形式不同,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大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学校的书本上学习知识,同样就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只是学校有老师教,而生活中没有老师,有的只是教训。

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人,有着各式各样的事。每个人的行为背后或隐藏着智慧,或透露着无知。

我们周围的生活其实就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体现。如果你是一个愤怒的人,你将只看到人们的愤怒;如果你是一个随和的人,你将更多看到人们善良的部分。

不论是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还是通过观察生活获取认知,它们都是帮助我们找到真实自我的方法。由于环境的复杂, 我们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我和灵魂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有想办法除掉那些灰尘,让真实的自我浮现出来,我们才能获得智慧。

有些人为了获得智慧宁愿清心寡欲,隐居山林。他们为的就是不让嘈杂的环境和人性影响到自己的思考,只有能够平静的思考,才能更好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他们那样,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在这浮躁的生活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和认识人性,不断地在实践中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