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是由作家霍达耗时三年所著,文章主要围绕一个少族——回族,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和一个行业——玉器行业的兴衰发展展开叙述。

民国时期,有一位琢玉高手名扬四方,经其手所琢玉器巧夺神功,精美绝伦,此人名为梁亦清,是奇珍斋的男主人。虽有着超高的琢玉手艺,却不做玉器买卖的生意,只全心全意投身于玉器制作,挣点小钱免强维持家计,是一位矜矜业业不慕虚荣的琢玉匠人。

梁艺清育有两女,大女儿名为梁君璧,二女儿名为梁冰玉,两个名字都和玉器有关。幼时的韩子奇在朝圣途中路过梁亦清家,当看到一件又一件晶莹剔透的美玉被背鬼斧神工的雕刻成各种样式,他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决定留下来为玉器事业奉献终身。

梁亦清在制作“郑和下西洋时”劳累过度猝死在水凳上,韩子奇在和浦寿昌学艺三年后重整奇珍斋,并娶了梁亦清的大女儿梁君璧为妻,因为日子过得清苦婚礼办的及其简单。

几年之后奇珍斋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韩子奇和梁君璧终于摆脱了艰苦的生活,购了“玉魔”的房子“博雅宅”作府邸,妹妹梁冰玉也在燕大上了学。

韩子奇和梁君璧育有两子,大儿子名为天星,据说生他的时候天上空降一包奇珍美玉在博雅宅,遂以此命名。天星性格内敛,沉默寡言,在印钱场上班。小女儿名为新月,美丽聪颖,乖巧懂事,精通外语,在北京大学外语系就读。可惜患有心脏病,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辞于人世,年仅十九岁。

战争来袭,民不聊生,韩子奇为了保护他的美玉远渡国外,梁冰玉也同行其中。其实,小女儿新月并非韩太太亲生,而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私生子。他们俩在英国结合生下了韩新月,违背了伦理道德,亵渎了宗教信仰,却把一切因果都归咎于战争。想必对于汉韩子奇来说,梁冰玉才是爱情,而梁君璧则更像是相互扶持的亲人。

韩子奇是真正爱玉的人,玉对他来说不是身份的象征,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他能抛妻弃子远渡重洋只为把自己的美玉护送至安全的地方。在异国他乡最艰难的时期都没有把自己的藏品卖掉,而是在自己回国的时候又悉数带了回来。很喜欢文中的一句话,“事业的追求,并不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我想,对于韩子奇来说,玉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吧。所以当韩子奇知道奇珍斋已毁,以及后来所有藏玉都被充公,他才会那么伤心,才会丧失了生的希望。他这一生最爱的,除了女儿的就是他的玉了吧。

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是超脱了世俗的情感,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对事业的追求,所以即便没有什么亲昵的举动,也可以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那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只可惜了那样一个纯真优秀的女孩儿,却死在了最美的年纪。

韩太太和姑妈都是那个时代的可怜女人,没有文化一生为家庭操劳。韩太太还是和儿时那个坚强果敢的女孩一样,虽然对待新月的态度有时略显刻薄,但谁又知道她心里的苦呢?丈夫出轨自己的妹妹,这两个可都是陪她一起长大她最爱的人啊,他们如此伤害自己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她都有权利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不管是对韩子奇,还是对韩新月。女人在那个年代,不能上学,没有文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到头来还要被冠以粗鄙、不近人情的头衔,这是那个社会最大的悲哀了吧。


最后要说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文章一开始以一个行走在路间女人展开叙述,她并不年轻却很精致,似乎要去什么地方寻找什么人,在读完文章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女人就是当年的梁冰玉,这是文章第一个大倒叙。其次,作者以两条时间线进行论述,一条时间线是韩家如今的生活与发生的事情,另一条时间线是男主人公十几年前的发展经历,两条时间线最终得以闭合,其中“姑妈”的身份也是在第二条时间线娓娓道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最后就是关于韩新月的身份这一伏笔埋得很好,具体表现有二,一是韩字奇夫妇总是因为什么事情在争吵,而争吵的原因又似乎总是和新月有关,韩太太还时不时的说一些奇怪的话,好像韩子奇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而韩子奇面对韩太太的咄咄逼人又总是表现得很懦弱,似乎真有什么把柄落在了韩太太的手里,此为其一。二是韩太太对女儿的爱护明显不如儿子,新月常常拿照片上的母亲和现实中的母亲做对比,照片上的母亲温柔慈爱,而现实中的母亲却冷漠刻薄,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基于此,新月萌生了自己不是妈妈的女儿甚至不是韩家的骨肉的想法。这个伏笔埋了很久,每一次都是欲言又止,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悬念,最终在第二条时间线交代了新月的真实身份。虽然作者说无意于钻研什么写作手法,但这些东西还是值得学习和推敲,或许当人的文字功底到了一定的高度所有的手法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