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认知

罗胖在演讲时,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让人深有感悟。

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6岁多了,他受的教育,习惯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这种区分方法,对于小朋友提升认知非常有效。但作为成年人而言,如果认知仍然停留在这个层面,未免有些不足。

最近一直在回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已经记不清是第几遍回看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对于每一个案件,除了本格推理带来的解谜快感以外,会引发更多对人性的思考。

每个案件的凶手,并不是天生的杀人工具,他们和芸芸众生一样,原本都是善良的普通人,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踏上了犯罪的道路而无法回头。

屠龙的少年,最终却成为了吃人的恶龙,这是存在于社会中的真实案例,但原因却令人深思。

在凶手当中,有父母受迫害而立志复仇的儿女;有妹妹被掳走,一直寻找妹妹,报复绑匪的兄长;更有原本幸福的恋人,却因为受到嫉妒导致一方死亡,另一方踏上了艰难的复仇之路。

每一个凶手,都有其苦衷,都是底层的可怜人。导致他们成为恶龙的,都有具体的社会环境因素。认清这一点,是可以“灰度认知”的第一步,每个个体都是矛盾的,并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两类人。

那些凶手,他们确实成功复仇了,但他们的内心没有获得平静和喜悦,而是坠入了深不见底的深渊。

杀人者,必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触犯了法律的必须严惩。故事中的凶手,或者被逮捕服刑,或者自杀身亡,都没有“好下场”。必须受到裁决,这,是“黑白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灰度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