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正在恢复出厂设置

2018.9.24

盲目地合群,有可能会抹杀你所有的能力,还让本应闪闪发光的你,变得无人问津。


因为合群,你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开始强迫自己去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去把本该属于你自己的时间白白浪费掉。


但是,没有什么“群”值得你“合”一辈子,反而是与众不同的实力,会给你的一生保驾护航。


现代社会,仿佛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就是孤独的“异类”。


陷入了一种叫作“假装很合群”的症状里。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羊群效应”。


在一个集体中呆久了,就不受控制地丧失自己的主观选择和判断,无限趋向于集体的意志。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曾经有位刚上大学的读者,在后台问我:“公子,我总是觉得我和舍友格格不入怎么办?”


我跟她说了我的故事。


大学的时候,为了融进宿舍群体,我和她们一起逃课,周末躺在宿舍做咸鱼,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说实话,这种合群,让我身心俱疲。


大一的期末测评,成绩十分差,我从一开始年级的前几名瞬间消失在最末尾。


人生就像在打俄罗斯方块,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我们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僻,逼自己改变,融入到群体中去,最终虽然融入了群体,但却也葬送了自己,辜负了自己。

弱者才会去合群,强者都选择独处。


所以在大二的时候开始拒绝毫无意义的逃课、偷懒和不认真的学习。


我开始一个人泡图书馆,参加社团活动,找合适的兼职,也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段时间看上去孤独,可生活无比充实。


实际上,这世界上没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适的群。

 

再孤独的人,也一定会有和你志同道合的灵魂。


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余华曾说: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单的个体,孤孤单单地来又要孤孤单单地走,势必会有孤单的一面。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就像梁朝伟,从不喜欢交际应酬,总是和外界保持着一定的疏离感。


在剧组拍完戏,大家总是组局出去玩一会,他却拜拜手:“你们玩,我先回家啦。”


别的演员在他家里打牌,他跑到安静的角落喝茶。


他可以心情愉悦的时候坐飞机去巴黎喂鸽子,也可以在片场放烟花。


他甚至上了四天三夜的禅修班,在禅房中感受自己。


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

 

太多人在迎合别人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而他却在独处中找到了内心的边界与平和。


不合群的他,喜欢在独处中沉淀自己。


优秀的人往往更有逆流而上的勇气,更耐得住寂寞。


所以说,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而是他们合得来的磁场里没有你。


太多太多的人,在群体中忘记了自己是谁,迷失了自我。


之前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何能让一颗白棋子脱颖而出?”


答案不能再简单了:把它放进一堆黑色的棋子里。


只有特别,才能亮眼。


狮子老虎永远都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是成群结队。

 

平庸的人,选取热闹来填补生命。

 

超拔的人,以孤独来成就自己,达到生命的饱满。


最后,《摩登家庭》里有一段影响我很深的话,送给那个在迷茫期的读者:


我以前在学校也不合群,她们觉得我很怪,我也不试图解释,可能现在的你也在经历这个时候。


但成长的搞笑之处就在这里,在很多年中,大家都很害怕标新立异,异于常人。

 

然后突然的,几乎是一夜之间,每个人都想要和别人不一样了,像大部队猛地调头往反方向跑。


而我们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只是安静地等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朋友圈,正在恢复出厂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