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休的时候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这些年里用过的头像,真的是张张都喜欢。引来一波朋友的点赞和评论。我随后在评论区回复了一句话:每一张都有一个故事,让我慢慢说给你听。看客们似乎很期待,在评论区开怀畅饮一般评论哪一张最好看,准备了好酒,期待我的故事。
从2012年用微信以来,7年白驹过隙,一晃眼,时间的齿轮在2019年碾压出了一条路,我顺着这条路不停地走啊走,好在我没有迷路,没有迷失自己,我还知道最初走上这条路时怀抱着怎样的初心。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心底里最纯粹纯真淳厚的本性,不被世俗污染的一方净土。我的初心,就是无愧于自己,真实地活出自我。
所以,这些年里,每一天,我都活得热辣丰盛。
01
拍摄图一那会儿,我刚毕业,应聘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做老师,每天都和一群三五岁的小朋友在一起疯疯闹闹,那段日子,是我工作以来最甜的时光。二十出头的年级,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喜欢摸他们的小耳朵,凉冰冰、嫩娇娇,还有小手小胳膊小腿,细腻嫩滑,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孩子们也很喜欢我,成天围着我转悠,我左手抱一个,右手牵一个把他们领进教室里一起玩儿。
那时候我的英文名叫Handy,同事们喜欢亲昵地叫我“憨憨”,我知道,憨是他们对我的爱称,当然,我也挺享受这种爱戴,我知道,他们都爱我。
照片是同事Candy(糖果妹妹)为我拍摄的,那是一个深秋的周末,南京清凉寺,落满了金黄的银杏叶,我和Jasmine(茉莉花妹妹)手牵手走在银杏叶铺就的金黄地毯上,为拍摄做各种造型,而一旁的Candy举起相机卡擦卡擦为我们拍摄。
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单反镜头,局促、紧张、略显尴尬的表情极度不自然,就连往日稀疏平常的笑容都像打了石膏一般生硬。Candy耐心地让我放松,伺机寻找抓拍的最佳角度。她让我坐在地上,我刚坐下来,她在上空突然让我回头,我按照指令回头刚好看到Jasmine偷笑着在前方做鬼脸,那一刻,我没忍住笑了出来,被Candy用镜头结结实实定格了画面。于是,就有了我第一张个人肖像的微信头像,从此,走上了一条为头像而奔波的不归路。
认识我的朋友大多了解,我很少换头像,上一张头像没有记错的话我已经用了三年。以前在微信推文中看过有人研究微信头像的文章,说什么性格的人会用什么图片作为头像,分析的头头是道,条条在理。印象中说用自己照片作为微信头像的人比较自我。
我轻笑,继而反问自己:自我吗?
却久久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我用自己的照片作头像,最初的用意是让别人记住我,头像就是我自己,微信名也是我的真实姓名,我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一个人,而不是在网络虚拟世界的一个人设。
02
图二、图三,这两张照片是我在25岁那一年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人生第一次拍写真。
前25年,我从没有被抹上口红,穿上漂亮衣服拍过照。25岁那一年,我满足了自己的一个念想,成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古典女孩。选择古装,是因为一直以来对古装女子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喜欢。就像我用了很久的一句微信签名(现在因为更爱猫而换成了: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猫,喵喵):看花人未老,相知语难频。岁月沉沉,我只希望能逐日修习成简静的女子,心若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
骨子里的恬静从很小的时候就生了根,穿上古装的那一刻,像是抽芽开花了一般,很合适,没有一点违和感。我想,前世,我就是江南某一个朝代的女子,穿着粗布衣,挽着篮子上山采药呢。
拍摄的景点是南京中山植物园,摄影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大哥,我穿着古装走在3月中山植物园的石板路上,引来游客们举着手机不停地明目张胆地偷拍,心下一阵紧张和窃喜,带着羞涩的红晕紧一步跟上前面摄影师和助理的步伐。
拍摄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暮色四合,期间我一共换了三套衣服,一套汉服、一套清宫、一套剑侠,三种不同的风格演义出了不一样的我。成品出来的时候,我生生给惊艳到了。原来,换了衣服和造型,竟可以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03
图四,拍摄于云南丽江。
2016年,我独自一人游走于彩云之南,二十多天的旅行,我花了十天在丽江看雨发呆消磨时间。照片是我在丽江古城的一家写真馆拍摄的,取景地就是丽江大研古城。
我选了两件少数民族的服装(壮族和瑶族)和自己的一套现代装。
丽江是我一直心念的地方,作为一枚文艺女青年,如果说没去过丽江,我都会羞愧的无地自容。它对于我们来说,无亚于老百姓对北京天安门的神往。
我在丽江古城,遇到了来自广东和香港的姑娘,我们一起在丽江的酒吧喝果汁,一起吃炒酸奶,一起逛古城,一遍又一遍,白天逛,晚上逛。旅行在外,遇到同路人,根本不需要寒暄和介绍,一个眼神就懂了彼此。
我原以为,一个姑娘独自旅行,会很少见,但当我走出去之后,才发现,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和我一样独自旅行的姑娘。就像我和倩倩在厦门的遇见,冥冥中注定的相遇,如今即便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天涯若比邻。
04
图五,拍摄于南京玄武湖。
为我拍下这张照片的人,我们有过一段浅浅的故事。
不记得我们是在哪个微信群里认识的,互加了微信,却很少联系,同在一座城市,从没有见过。唯一的交集,就是摄影。因为摄影,我发过一条约拍的状态,地点选在玄武湖,而他恰好住在附近,也刚好有空,于是,我约了以前的同事一起拍照,他带着相机跟在我们身后。
手里的尤克里里,是同事的道具,一路上我和同事笑靥如花,他跟在身后,不发一言,却时不时被我们逗笑。
9月的南京,依旧炎热,我们逛了大半个玄武湖,走到一处亭子前,我累得立马跑过去歇息,同事小妹妹就坐在旁边,她把手里的尤克里里递过来给我,我顺手拿在手里。午后的阳光刺眼,我怀抱着尤克里里,靠着身后的柱子,闭上眼小憩,一直沉默不语的他这时拿起手里的相机,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事后,我们偶尔会在微信里聊摄影,也试图相约着一起拍照,可是因为各方面原因,一直没能如愿。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就躺在对方的微信朋友列表里落满了一层灰,再也没有说过话。
05
图六,拍摄于浦口区永宁街道张圩油菜花海。
为我拍下这张照片的人是领我入门摄影的师父——青田公子,用最顶级的佳能1DX,70—200的镜头为我拍摄的。
我是在朋友的微信群里认识师父的,那会儿师父还不是我师父。我只是个刚买相机的入门级菜鸟,看到师父在群里分享他的摄影作品,每一张都惊艳了我,于是私下里加了微信,第一句话,就是拜师学艺,可是师父的第一句话是不收徒弟。来来回回好几个回合下来,师父坚定,我也坚定。
之后的日子,我厚着脸皮,向他请教有关摄影五花八门的各种问题,关注他的微信朋友圈,有好照片,就下载到手机里慢慢欣赏。同时自己也精进摄影,加上各种软磨硬泡,终于师父松了口,收我入麾下做了大弟子。
师父总跟我强调,要寻找摄影的感觉。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随着逐渐深入,我发现这种感觉就是拍摄的状态,不是每次拍摄都能找到这种感觉,可一旦找到,绝对会出好片子。
来年春暖花开三月天,我邀请师父来浦口赏花,师父乘车一路颠簸应邀前往,于是就有了图六我背着相机走在油菜花海中的照片。拿到照片后,爱不释手,想每天都看着,心情就格外愉悦。于是,就换了一张头像,这样每天打开微信,都能欣赏到,岂不妙哉?
06
图七~图八,拍摄于三亚大东海。
为我拍下这组照片的人,是我从海口到三亚动车上捡到的师兄。
师出无门,我只有一个师兄。如今师兄成家育有可爱的女儿,养了一只小奶猫,生活简单富足,只是丢了许久都没有碰的相机,摄影技术早被我甩了好几条街。
与师兄的相遇要从2017年说起,那一年三月,我一路南下游历了二十多天,生平第一次见着了小说中无数次描写的木棉花,也第一次见到了三角梅,无比惊叹,三片叶子的组合也能成为一朵花?
飞机落地海口,我本想坐环岛动车一路开往三亚,顺便欣赏一番沿途的海景,可是天不遂人愿,我买错了票,一路上不是村庄就是山洞,十分煞风景。
我灿灿地拉上车窗帘,无精打采地环顾四周,有人打盹,有人低头玩手机,有人大声聊着天,笑得前仰后合。我看到身旁安静的男生手里的相机包,心想,这一定是个爱摄影的同道中人,于是,微笑着前去搭讪。
没想到会是一个健谈的人,一路上打开了话匣子,从海口聊到三亚。
妮子在三亚机场看到我和一个男生有说有笑并肩出来的时候,吓了一跳,说:不记得三亚除了我你还有朋友呀?
我笑道:啊哈,我在动车上捡到了个师兄。明天一起去大东海拍照。
就这样,有了上图师兄为我抓拍的照片。
07
图九,最近刚换的头像,拍摄于三亚亚龙湾。
故事还在继续,以后慢慢说给你听。
心血来潮的一条朋友圈状态,竟然为此写下了三千多字,也是我写作以来最长篇幅的文章。头像背后的人和事,一直在记忆里,从未被抹去。
感谢遇见的每一个有趣的人,我在古都南京,祝你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