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的确是一幅改革开放的长卷大作。从三个异姓兄弟的成长,演绎了前两代企业家的风采。第三代企业家还在原著小说中,本文就一起说他们精彩故事背后折射出的一场惨烈革命。
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追求幸福的方式分为两种逻辑,一种方式是通过剥夺别人的幸福,让自己获得幸福,比如,偷盗、抢劫、战争或某种强力,这是强盗的逻辑;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使别人幸福,从而自己也变得幸福,这叫市场逻辑。
市场经济中,你必须真正满足了他人的需求,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你才可能挣到钱。交易过程大多不仅双赢,还具有市场价格信号反馈带来的效率。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是故事背后真正的大戏。西方通过它崛起用了250年;中国的经济奇迹却仅仅用了三四十年;
此前的中国,比小雷村贫困的多的是。城里的吃穿用度全部凭票供应,而更惨的是农村,种什么,种多少都不是农民自己说了算。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了很多人,为什么说变就变了呢?我们就从《大江大河》的三位男主说起。
雷东宝发家方式类似包产到户的先驱小港村。他更高明的地方是集体企业。而代表个体经营者的是扬巡,个体经营过去叫“投机倒把”。他的日子比雷东宝更艰难,更狗血。
两人都蹲过班房,雷东宝在狱里还没少待。改革开放早期的“八大王”都和雷东宝一样,被关入牢房。他们在狱里都怀揣希望,甚至做着“春秋大梦”,因为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开放。
对比今天的一些企业家,他们虽然在牢房外面,但看到说来就来的红头文件,他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新的“八大王”。真不知道是里面的人更幸福呢?还是外面的人更幸福。
雷东宝有自己集体的砖厂、电线厂、施工队、长毛兔、养猪厂…,一帮五大三粗的农民是如何打败国营电线厂的呢?很简单,国营厂统购统销,连定价权都没有,而一个穷中国处于“紧缺经济”,既然什么都缺,就是“卖方市场”。这些有技术的工人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很多人不明白。
卖方市场一旦有了市场定价,那大把的银子就像“开了挂的老虎机”,所以,市场经济从最贫穷的农村开始了。制度改革便从价格放开开始。
扬巡要更艰难一些,他被撞得满头包后,学会了挂靠,戴上雷东宝给的红帽子,他虽比雷东宝更艰辛,可产权清晰,每一分赚到的钱都是自己的。
弯道超车,他在财富方面很快超越了雷东宝。背后的大戏是“产权革命”。没给你看惨烈的高层斗争,只提了一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文学就是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告诉你,扬巡只是搭了后台大戏的改革顺风车。扬巡晚十年,也许就是个赚些小钱的小混混。这就是时代感。
与第一批企业家不同,第二批企业家不少都有政府背景。宋运辉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学霸,前方是人才断崖,少数工农兵学员根本不是竞争对手。宋运辉有文化,随着国门大开见识大涨,一路青云,可操控的资源也远超雷东宝。
国企经过短暂的低迷,重新进入中央舞台。通过股市等资本运作,国企扭转颓势,占领了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并形成垄断。民进国退开始逆转,民营企业再发展,也离不开能源、运输、金融、通信等支柱产业。而很多都是中苏友好时期靠大资本建立的。
宋运辉成为了第二代企业家,有文化,有魄力,最重要的是“有空间”。宋运辉晚十年同样没有多少机会。因为第三代的文化和远见有了新的要求,张朝阳、李彦宏…,一批海外归来的洋博士,这就是《大江大河》接下来要讲给你的故事。一个留学德国的博士走上舞台…
好了,第三代企业家的故事留给后面的《大江大河》续集。我要说的是,每个时代创造每个时代的英雄,不都是个人有多NB,而是时代成就了他们。成就三代企业家的不同背景是“紧缺经济”、“资本扩张”和“知识经济”。
如果指望中国继续高速发展,就要支持改革开放最基本的逻辑-市场经济。如果你真正有自己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关键的变化,它们仅仅与你们孩子的命运息息相关。不知道您看得见看不见?
注: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