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理论应对现实生活中情绪事件

生活事件的ABC理论案例

生活中会时常遭遇各种烦心事情,不自觉的按照自动思维模式应对,比如怒对、发脾气、生气、委屈、难受等。事实上,我们事后会有不同感受,也会暗恨自己当时应对不恰当,更糟糕的是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出现,还会外甥打灯笼——照旧。

心理学处理这种事情有个合理情绪疗法,即“人不是被事件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解释所困扰”。

看看下面这个事情应对过程,引导应对事情的思维变化,可否有些启发。

“A事件:我看到老公吼孩子。

B认知:老公怒火打击会让孩子自卑,恐惧,孩子从此就完了。

C情绪:对老公的粗暴产生愤怒。”

按照合理情绪疗法,会是这样的认知重建:

“A事件:我看到老公吼孩子。

B认知:老公想帮助孩子养成好可惯。

C情绪:(放松)理解老公,同时让他明白孩子做的事情有孩子要做的理由。”

运用ABC合理情绪疗法对话

以下是我们对于这个事情的简要对话:

W:上面认知转变挺好的,你是怎么样到的,是心里真的想法嘛?

L:当时不是。认知的调整不是那么一下子能做到的,在别人指点下,我开始反思,这件事情如果换了别人,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结果?但是这个调整已经用了好几天的时间。

W:就是说虽然时间长点,但这个认知还是你自己体会到的。

L:新认知是自己想出来的。

W:很好。

W:有了新认知,新的情绪如何?

L:情绪有变动,慢慢的开始接受自己的新认知。

W:让我们从头顺一遍。如何解释老公行为?看到老公粗暴教育孩子,你有几种解释?

L:老公想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的方法错了,他的内心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儿,引起了他内心受伤小孩子的痛苦,老公对孩子的打击,另外一方面是在发泄童年未曾发泄的情绪

W:你这个解释很好,不过后面的都是理论分析,没有太多必要。

再问一句:你真的接受老公是帮助孩子这个想法吗?

L:不接受。因为那个想法是老公的,他自己认为那个想法是他的。

W:说是新认知,其实不是真的接受,这是问题关键。为你点赞,因为可以勇敢说出心里话。

L:其实我问的也就是我怎么能接受我的新认知?我这其实是在寻医问药啊,对医生不说真话,怎么治病呢?

W:没有新认知,何谈来接受。因此,还是要继续回答问题:看到老公粗暴教育孩子,你有几种解释?换个说话,你能给老公行为找个合理化解释嘛?

L:担心孩子的未来。当然想想这个真的是非常的有趣,不用吵架了,就在这分析。

W:说的很好,正因为吵架没有解决问题,咱们才需要讨论。

你认为老公是担心孩子的未来,这个想法是真的吗?

L:仔细想想应该是真的

W:很好,那么可以理解老公行为嘛?

L:好多了,只是他一吼我就有想掐死他的感觉,这种理解发生在事后三天,早点有这种理解,估计也不会吵架了。

W:当然。

L:这种方法真的很管用,在老师的带动下,我积攒了三天的愤怒,忽然间慢慢减少了,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

W:现在真的理解老公行为了吗?注意,是理解而不是认同或者接受。

L:开始理解

W:如何理解的,可以再说一遍不?

L:老公担心孩子的不好的习惯会影响他的未来,他想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我明白,您反复让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好的。我默默地多说几遍。

W:现在您的情绪如何了?

L:情绪好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我怎样去做才能化解他的愤怒?那愤怒就像一座火山一样,非常危险,我都感觉只有勇士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面对。不对,这种愤怒有摧毁一切的效果,他是需要被阻止的。

W:你必须真的理解老公行为,才可以接受他,这是前提,也是功课。如果真的这样体会到了,接下来你觉得如何做才有效呢?

换句话说,面对愤怒,你觉得能理解这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不会认可方式方法的,接下来你,是你如何处理才有效呢?

L:首先说我知道你担心孩子这个事做的不好,但是,因为今天的作业比较多,我和孩子昨天已经商量过了,先玩一个小时,然后再做作业。

W:很好,还有呢?

L:可能我当时也是这样说的,但是带着怒火说的。以后就对儿子说,儿子去吃个饭,开始写作业了哟。然后对老公说,小孩都是比较喜欢玩的,孩子已经辛苦了一个星期了。说这个话必须是建立在他发火我不发火的基础上。

W:非常好,这是在情绪放松基础上,尝试着与老公进行沟通。当然,事后这样分析容易,一旦遇到事情又会回到原有互动模式,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情绪体验,强化认知。

以上就是简单的互动过程,看得出效果还不错,当然这是建立在已经思考问题很久基础上的,而且比较好的掌握了合理情绪疗法理论。

提醒与觉察

当然,问题解决绝不会这样简单,以后还会重复,正如我提醒的“事后这样分析容易,一旦遇到事情又会回到原有互动模式”。

但是最重要的是,有了觉察意识,有了主动思考,也就一定会有差异,比如两次面对老公的发脾气,一定可以看到自己体会中的不同。

如果有意识把此作为自我练习机会,看看自己想法与情绪变化,看看老公变化,以及孩子的反应,一定会有收获的。

生活与心理密切相关,甚至说生活就是心理,心理就是生活,心理特点就在于主观的无限可能,由此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无限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用心理学理论应对现实生活中情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