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艺术史》:在独特的艺术宝库里徜徉

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油画,临摹的大多是莫奈和梵高。有时也想画点“不俗”的东西,不仅仅是对自己功底的诚惶诚恐,而是想更多地接近艺术本身,而非声名。 名作在成为名作之前,大都隐匿过,要拜于当时的主流艺术审美,还要有名人声望滋生的土壤。也可能现在的一些“小众”与“非主流”,经过岁月的打磨之后,也会在未来受到瞩目。  

我很喜欢看画家与那些作品的故事,想从创作背景故事里嗅多一点大师的味道,看他们的八卦传闻来沾取艺术思维的火花,以及揣摩大师的经历所带给他们的艺术灵感。而对于作品而言,只要能带给我们艺术之美的启迪和收获,都是爱的。

最近读到安争鸣的《非主流艺术史》这本书,眼前一亮。这本书符合了我心目中对艺术了解的所有幻想。


一、 有主线,有枝干,脉络清晰,内容全面。

全书分五部分,从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搭起了艺术发展史的时间框架。 而每部分里,有当时比较有代表性、又别有特色的艺术家介绍,有他们的代表作解析,也延申了相关的艺术小知识,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 

当我对某个作品吸引到眼球,通常我会去百度一下作者,年代背景,艺术手法及相关的艺术知识点,这本书居然贴心到直接把所有的内容都放进来,嘎嘣脆,快意啊!


二、 选材有趣、有料,有眼光

西方艺术对于非艺术专业的我来说,有一点浓重,好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满眼的喜欢,但也眼花缭乱,没见真经,先行微醺。能吸引着继续深入的,首先要好玩有趣才行。

安争鸣在书中收录了23位艺术家,个个都是顶顶有才又有趣的人。就拿洛伦佐·洛托来说吧:

洛托画了一幅《苏珊娜与长老》的画,犹如使用了漫画式的分镜,上下两部分形成了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好比绘本里前后发生的两页情结合并在了一起。并且,人物长老手上拿着的卷纸上,还“画”上了人物心声“画外音”的文字。

洛托画的人物肖像,人物手上戴着的戒指,手里拿的小物件,以及背景里的月亮,等等,都有隐匿的奥妙,藏着推理的线索。好比跟孩子一起看《视觉大发现》,带着猎奇和揭秘的心去挖掘画家创作的小心思,小调皮,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又不像琢磨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摸不着头脑,是可以顺藤摸瓜发现一些小内容的,这样就在有趣之上又附加了成就感。 毫不夸张地说,欣赏一幅画,不仅赏心悦目,还能游戏益智,嘿嘿。 

洛托的心里住着一个有趣的小孩,而安争鸣是能欣赏这份童趣的。 

对于另外的22位艺术家,安争鸣的选择视角也都是有趣又有料。比如,卢浮宫的奠基人、前馆长休伯特·罗伯特画的一幅想象中的卢浮宫的废墟图,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画的皇帝宝座上奢靡风的玫瑰“花瓣戏法“。。。。。。等等,这里先不剧透了,还是去书里就着那些精美的彩图,再一起领略其中的各色滋味比较好。 


三、专业引领,看得热闹,更看到门道

我们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都会租讲解器,租不到就蹭导游,因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能看个热闹,出来啥也不知道。而听到讲解、看入门道才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非主流艺术史》这本书,本身自带了“引领我们看艺术的讲解员”的功能,让我非常地喜欢。

画作是巴洛克还是新古典,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或象征主义;不同的艺术流派要如何去理解和欣赏;作品传达的不仅是色彩形象张力,还有内涵的哲学思想,如何参透视觉艺术和抽象哲学意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绘画里的技法审美和内容上的逻辑魅力相映成趣,等等。

如此一来,翻一翻《非主流艺术史》这本书,等于足不出户,却带了专业的老师一起饱览了历史大画廊。不仅享受了视觉盛宴,也对艺术赏析增能不少。


作为职业画家和高素养艺术学者的安争鸣,经由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对芸芸众生里的艺术工作者及艺术作品的平等凝视,不慕名,不流俗,保有一份对艺术本身纯粹的热爱。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西方艺术发展史,让我们坐拥一座充满活力的艺术宝库,饶有兴趣地地徜徉其中,享受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主流艺术史》:在独特的艺术宝库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