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回忆录——虚构和非虚构交织的《流动的盛宴》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这个标签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的美国作家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同时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宣扬的自由和民主。这一代作家思考着究竟谁才是剥夺了他们信仰和理想的罪魁祸首,他们中的很多人来到巴黎,企图能在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正处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鼎盛时期。詹姆斯乔伊斯正在创作《尤利西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写出了《追忆似水年华》,意识流派谱写出人性解放的狂想曲。保罗塞尚开创了现代绘画的理念,梵高、莫奈、毕加索等印象派、立体主义画家紧随其后。TS艾略特开创了现代诗歌流派,众多诗人用与学院派大相径庭的风格演奏出着新的乐章。现实和虚构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人们仿佛生活在一个瑰丽而又不真实的梦境之中。

      海明威这本《流动的盛宴》描绘出20世纪20年代关于巴黎的风俗人情,是研究当时社会和思潮的珍贵文献。



        海明威在巴黎的时候囊中羞涩,钱袋空空,但当时的他却过着一种在现代人眼中小资又奢侈的生活:与各式各样的文化名流进行攀谈和社交,在塞纳河畔散步,在丁香园咖啡馆喝酒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品读,在赛马场赌马,去雪山参加高山滑雪运动。不能不说,看起来,至少从字面上看起来,海明威的生活还是非常惬意又文艺的。

        《流动的盛宴》中,不管是作家还是艺术家都个性斐然,沉迷于彰显自我,但也会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菲兹杰拉德和他妻子塞尔达的相爱相杀。



        海明威在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这一章的开篇深情地写道:“他的才华像蝴蝶翅膀上的粉末形成的图案一样自然。他并不比蝴蝶所知更多,也不知道这图案是何时被擦掉或损坏的。后来他才意识到他被损坏的翅膀以及他们的结构,他学会思索。他再次飞翔,而我很幸运在他享受了一段写作的美好时光之后遇见他,尽管这一段时光在他人生中并非惬意。”

      菲兹杰拉德和硬汉派的海明威不同,是个很矛盾的人物。他的妻子塞尔达嫉妒他的写作才能,而他又嫉妒着自己妻子的社交才能。他们争吵又复合,复合再接着争吵,塞尔达的情绪能影响到菲兹杰拉德的创作欲。这种文人的感性促使菲兹杰拉德写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也令他后来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期和精神恍惚。

      海明威对菲兹杰拉德一方面很同情,一方面又觉得他不够冷静,不够坚定自我,居然能让一个女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说到这里,也不能不提一提海明威自身的感情史,这是这本《流动的盛宴》修复版的看点之一。之前的版本被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玛丽所篡改,使得海明威对出轨第一任妻子的内疚感无法很好地传递给读者,经过海明威孙子约翰对作品的修复和还原,读者终于可以一览海明威对那段日子的回忆和情感走向的真相了。



      看完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我就一直对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抱有浓厚的兴趣,读完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我终于对黄金时代的巴黎有了具象化的认知。《流动的盛宴》修复版中贴心地附上了当时海明威在巴黎生活的地图,增补了巴黎素描这一部分十篇散文,让人仿佛跟随着带有一丝审视和叛逆眼神的海明威走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公园咖啡馆,和《午夜巴黎》的主人公一样也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巴黎黄金时代穿越之旅。



        这本书非常值得喜欢海明威和美国文学的读者阅读,也值得想了解西方现代文学史料的读者阅读。虽然海明威自己在最后的碎片笔记中一直强调这是一本虚构的书,但是正是因为如此,这本书才更加值得人们阅读。海明威或许就是因为太过于诚实了,又不想背上“迷惘的一代”这个标签,才想给自己推脱一下,不想承认书中这五光十色,醉醺醺,带有一丝印象派风格的“现实”为非虚构的“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明威的回忆录——虚构和非虚构交织的《流动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