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恋爱,微信不如写信

#每天读书写字#第17

“在么?”

“在。”

“在干嘛?”

“在想你。”

“你今天做了什么?”

相信以上这些话会是你在微信中常用到的语言。

我不知道互联网是拉近了人的距离还是淡化了人的距离,当你喜欢的人安静地躺在手机通讯录里只要轻轻动动手指发个“在么”就能有所回应时,似乎感情就被减半了,因为一切都来得太过容易。

倘若回到从前,回到那个靠写信为主要交流手段的时代,一切又将会是怎样的?

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升级到了见面——通信的阶段。

判断一个人是否对另一个人有感觉,就得看他是否会回信,方鸿渐第一次收到唐晓芙的信,可激动了:

“他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围城》

来自唐晓芙的信虽是几张薄纸,但这几张薄纸却有着强大的魔力,它们是方鸿渐忐忑、焦躁后的喜悦、怅然,它们也代表着唐晓芙花在信上的心思与时间。

所以临睡前看一遍,醒来再看一遍,就相当于一遍遍的思念与喜悦,爱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深厚、难忘。

等到方鸿渐回信给唐晓芙时,他又激动了:

“这封信要寄给你了,还想写几句话。可是你看纸上写满了,只留这一小方,刚挤得进我心里那一句话,它怕羞不敢见你的面呢。哎哟,纸——”——《围城》

读过书的人说话到底动听,像我们只会说:“约么?”但是方鸿渐撩得却极有水平,既俏皮又含蓄。

信虽然寄出去了,但是忐忑却又不期而至:担心信里的话唐晓芙看了觉得无聊;这样的表白是否太直白了;还有些想念没有写进去,有些可惜。

等到真的见面,忙着看她,忙着激动,却想不起那些话了。

所有的这些忐忑、激动慢慢将感情堆叠起来,这份感情任岁月如何洗涤也很难磨灭,因为它深厚。

而微信时代,忐忑没有了,激动也没有了,因为你的那个他\她就安静地躺在你的板砖里。

你把它拿起来,手指点点,打个“在么”就行了。

吵架、分手也变得特别容易,古人分手,雨夜、等待、哭泣、撕信。

我们分手,拿手指头点几下,拉黑、删除,这就算分手了。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害怕孤独,所以要有微信、探探、陌陌、soul等社交软件来连接彼此。

爪机在手,天下我有,可奇怪的是我们依旧感到孤独,也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爱意。

因为当感情来得太容易时,就察觉不到滋味了。

是的,技术进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提升了工作效率、削减了沟通成本,可同时也让离婚率不断新高,约炮现象普遍。

不知道这对于恋爱而言,是进步还是退步。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若要恋爱,微信不如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