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在老家有给父母老人送鱼的习俗。
不知道全国各地是不是都有这么个习俗?
送鱼也有讲究,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没经历过的大概都不太清楚。
五一回老家,和董先生深切领悟了送鱼的礼仪,这其中掺杂父母爱、子女孝和祖宗礼法,如今看来,作为几千年历史的华夏传人,对老一辈的习俗应该尽义务去了解和传承。
送鱼不仅送的是礼,也蕴含着道德和家庭规范。
对家中有小孩的年轻家庭来讲,尤其该注重引导孩子学习这些传统习俗。
先来讲讲我和董先生这次糟心的送鱼经历。
父母最近都很忙,在老家父母身边的姐姐也忙得没个休息日,我和董先生回去正巧带着姐姐家的鱼,一起给父母送去。
市场挑鱼时,老妈打来电话,说她和老爸近期不在家,鱼多了吃不了,买一条象征一下即可。
赶上当地五一节鲅鱼最贵的时候,我也想偷偷节省一点,指挥董先生只买了一条大的,捎带着姐姐家的四条鱼,一起带着回老家。
当晚老妈不在家,老爸做了鱼,我和董先生傻兮兮的,饭桌上穷找话题逗老爸,因为小老头儿的脸一晚上都是绿的。
我俩思来想去不知道缘由,回到家也没有多说什么,就介绍了代姐姐送的四条鱼,不至于惹老爸不开心啊。
顺带说一句,我家老爷子脾气最倔,最傲娇,最会生闷气。他生起气来需要招惹的人自我反思才行。
第二天我和董先生一早回了自己住处,婆婆中午吃饭的时候还问董先生送了几条鱼,董先生回说一条的时候婆婆脸色也不好,估摸我在不好说什么,只听她嘟哝了一嘴。
这两天五一假结束回了天津,有一晚老妈打电话问我送了一条鱼的事儿,我老老实实问她,“不是你让我买一条的吗”。
估计有我这种傻闺女老妈也很无奈,又不能塞回去重生一遍,她在电话那头念叨了句“你怎么这么听话”,我没听懂,她老只好给我从头到尾解释了一番。
所谓年年有余,来往有余,习俗讲送鱼要送双,收礼人把两条都做好,一条当场享用,另一条还给送礼人带回去全家享用,象征着有来有往,来往有余,贴近感情。
所以说,有多少人不知道这种习俗?
大齐鲁孔孟之乡,对这种小礼节践行到了极致。
主人家与客人之间收礼与送礼都讲究个来往有余,坚决杜绝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寓意的行为。
我和董先生给一条鱼,用习俗翻译一下就是不相往来的意思。
有些人可能说这是迷信做法,不提倡,该废止。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华夏有这么久的历史传承,靠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一种信仰、一些礼俗,人与人之间、代际之间依靠什么维系感情,没有任何关联的代际,就像没有不同的物种,还有什么沟通可言。
也许还有人说对自己父母何必讲究这些礼节,对,现在社会开放了,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话语权不如过去,儿女对待父母的行为很多时候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
但父母毕竟年长,人说上了岁数的人更依赖儿女,在本就有送鱼送双这种礼节的地方,我们常年在外地,过节回家拿着一条鱼,父母心里会怎么想,?
更何况我和董先生新婚,父母正盯着董先生的一举一动,来判断他对自己女儿的爱惜程度呢!
老爸当时为什么生气,事后为什么跟老妈吵架,是我和董先生给的那一条鱼引发了这场家庭小战争。
后来老妈电话里说,她确实要求给一条鱼,但没想到我帮姐姐捎了四条,自己却真只带了一条...
现在想想,其实当时看着姐姐家的四条鱼,我和董先生已觉惭愧,因想着父母不在家,买回去确实浪费,才没有费周折的再去买一条,董先生也不知道里面的习俗,所以造成了这种局面。
跟老爸通电话道歉,他说不知者无罪,我们都没有错,感谢老爸的宽厚。
这是婚后第一次给父母送鱼,送的一塌糊涂,伤了老爸的心。
我和董先生都把父母牢牢放在心里,但我们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任何人都不知道,有谁能对别人内心的想法一清二楚呢?
父母老了,难免胡思乱想,尤其相隔异地,距离甚远,只有做一些最实际的能够看到的事,才能免去他们的胡乱猜测。
经常打个电话说说想他们了,其实没那么难。
每次回家,每个节日,按照他们的心意好好聚一聚,其实很简单,他们从儿女的举动中,发现子女对他们的爱,这就够了。
你有多久没给父母打个电话了?你是否像我一样破坏了父母心中牢固的习俗礼仪,你跟他们道歉了吗?
回忆一下你对父母作出的不恰当的举动,知错就改了,爱父母表现的明显一点,真的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