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0读书笔记《寻隐记》再读张小砚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关东野客曾写过这么一本书。而这书名,像是和张小砚的应和,张小砚春天插秧,秋天收成,冬天酿酒,请人喝酒,换故事。

张小砚讲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十五岁,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从社会最底层开始,做服务员、摆地摊、做营业员、做迎宾,业余时间学绘画,转行做广告,半年换一个城市。直到——汶川大地震。张小砚说,那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地震之后,对人生现实性的考虑顿时就淡漠了,什么工作呀前程呀爱情呀,将来养老之类的,统统都厌倦无比,好像现实的核心这样一个重要的东西轰然倒塌了。”“2008年以后,我再也没有了长远的人生规划,想做的事会立即去做。但我想那并非消极,于我自身而言,也许正是一个积极的转变,换句话说,我想剥除外围的那些条件,找到一个人存活于时间当中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故事:传说中的83元走川藏,在拉萨把仅剩的2元钱给了一个磕头人,张小砚想跟自己的生活做一场实验,“切断往常所依赖的一切,从一切的熟悉之中,断然离开。”“我想看看,一无所有的我,还剩下什么去面对这个世界。我和我自己,究竟有走多远。”通过在大昭寺向行人说书,筹得114块8毛,然后开始从拉萨返回故乡。一路上,和藏民赌台坏,赌碗面,赌瓶水,甚至赌烟,赌钱。一路徒步加搭车,也回到了家,口袋还剩31块。

第三个故事:回到乡间,并非要成为一个农民。想写书出书,但出版社不收,后来经人指点,在天涯发帖。点击量超过一百万就会有出版社帮着出书。于是张小砚一边卖卤鸡爪,一边在天涯发帖。“我想,世间事都跟游戏一样,不必怜悯自己,也不必将他人太当回事,保持一声大笑和一声冷笑的距离,我是那种一个念头不灭,都要从坟墓里爬出来的人哪,才不会放弃呢。”当卤鸡爪的生意逐渐好起来的时候,天涯帖子的点击率超过千万。拿到版税后,一部分给汶川的孩子办了一场盛大的夏令营活动,一部分安家,在乡下租了几亩田,跟老农学种稻子,跟师傅学酿酒。

第四个故事:一个人,一个梦,一坛酒。“我想,人生行路,靠的不是毅力,是梦境。只有梦境才能维系内心。”从做田、育秧、耘禾,一直到收割,有几十道工序,然后再寻泉、找师傅,到酿酒成,“一坛酒喝完,不过一顿饭的功夫,而从稻子生长到成酒,却要经历一年悠然好时光。”2016年,张小砚在“明月谷”线上分享时说,要众筹砖头来酿酒,或者众筹故事,“以梦为马,无所不能达”。

故事读完了,也了解了张小砚从一位农村姑娘,成为一个知名作家,又回归农村,种稻酿酒的经历。说真的,第一个故事或许我也可以做到,毕竟对于工作,我还是可以吃苦受累,而第二个以后的故事,真心敬佩起她来。也许真是人没有到了最后无路可退的地步,我做不到在陌生的地方孤注一掷,也做不到不顾一切地疯狂写作,更做不了亲自耕作。

读《云水僧》。

十六七的少女,第一次不再贪恋点心,第一次对自己的身子有了意识,穿上花布旗袍,要一个男人看见,而对方竟是一个僧人。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构思,类似,不完全一样。认真地写过一个僧人与一位少女的对视。读到这篇文章,不由想着,她是和我一样爱做梦的女孩吧,我曾经是,她现在是。

张小砚现在住在庐山脚下桃花源,黄菊2017年出差,顺道去拜访,于是有了这篇《山中酿酒诗》的采访稿。张小砚真实地把她在山中酿酒生活的情况和黄菊一一道来,有酿酒的辛苦、生活的清贫、朋友的欢乐,伙伴的相依。她心平气和,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却又身在其中是为主角。我也经常梦想着住在山村,但我知道,那只是想想,却永不可能实现。我们在现实中,能跳出来的并不多,因着不安,因着恐惧,因着怕失去。所以,那座隐在山间的酒坊,成了理想的座标,“花满山前月满溪”的景色,只在梦里,无法实现。

这个世界总有人做着你做不了做不到的事,过着你想过而无法过的生活。——这是很多年前,我读了大冰的书,写下的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0读书笔记《寻隐记》再读张小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