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这个地方本来不算一个知名的景点,里面也没有什么海战的陈设,除了模型和地图,主体就是一个崖山祠。而且从模型上看,当年的崖山是一座岛且地势比较高,但现在地势就比较平坦,而且也只有一面临江了。不过,崖山海战所代表的历史本身就值得回味,加上现在景区入门处的擂鼓和崖山祠里的大钟时刻都有游客打响,仿佛当年的悲壮犹在,气节犹存,警示不止!
(1)文天祥的人生观
说到气节,就得从文天祥那首关于人生价值的伟大诗篇说起——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1279年过珠海的零丁洋时作此诗。他知道自己是要被押解至珠海的西面,一处离南海很近的出海口——崖门,那里还有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坚持抗元,保护南宋皇室。所以,文天祥提前写好了这首好诗。那是一位20岁就考中状元,当时已经43岁的历经起伏人生的中年男人关于他对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的一首千古名诗《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写这首诗,应该是受到零丁洋这个比较特别的地名的启发,从回忆他考中状元到四年抗元开始,最后一句说出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即能留正名于青史,而不受眼前利益所驱使。元朝人也没法拿这首诗去劝降南宋皇室,反而佩服地文天祥而将其押到北京。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来到这里,回去北京跟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欣然凭记忆写下这首诗,现刻在崖山的墙上。
(2)南宋皇室为何要返回到崖山
再谈谈当时的南宋皇室为何要“蜗居”在这崖山。崖山当时是个岛,南离出海口近,出海后西可以到湛江,西南可以到海南、越南,东可以到珠海澳门,北就是谭江。当时第一个年幼的皇帝先跟大臣一路从浙江撤到福建,再撤到广东南澳岛、海陆丰,最后直接退到现在广东最西南面的雷州半岛。无奈遇到台风,皇帝的船还倾覆了,损失了一员大臣,第一个年幼的皇帝虽被救起但还是去世了。当时同行的左丞相陈宜中提出继续向西出逃,没有获得当时大臣和皇帝的同意。但陈宜中它自己去了越南南部的占城,最后还逃到今天的泰国古代的暹罗,再也没回中国。
在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的拥戴下,第二个年幼的皇帝登基。他们没有选择走陈宜中的西逃道路,反而折回来,到崖山这里落脚,等待文天祥等勤王之师的到来。结果,随着陆军的失败,崖山也就变成了一座孤岛。最后随着崖山海战的失败而致使南宋的彻底灭亡。
从今天看来,陈宜中的路线至少可以保存性命和实力!而且也不会造成文化历史民族的断层!但后面的大臣没有再让第二个年幼的皇帝西逃,主要原因可能有几个:
一是,第一个皇帝去到雷州半岛遭受台风落水,因此出于安全不去。皇室可能也怕,觉得去了那里不太吉祥。
二是,当时国内各路人马,如文天祥等人正在对抗元兵,最终陆军是否真的会全败还难讲。而且此时南宋还拥有上千条船,十万的军民,以及全国数量庞大的汉族百姓。
三是,觉得如果皇帝出逃海外,会令百姓彻底失望,不再抵抗元军,属于不战而灭国。天子守国门,才是真天子。
四是,守崖山估计很有把握,但出路却没预留好。
五是,军队和大臣很多人不愿离开中国。
(3)古代皇帝唯一一次从海上路过福建广东
回头再说南宋皇室从海上的撤退路线,实际上古代皇帝唯一一次南巡福建广东沿海的历史。福建广东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自古远离政治中心,皇帝就没巡视过这里,更别说是海边了。这次南宋皇室从浙江出发,一路经过福州,泉州,厦门,潮州南澳,海陆丰的甲子,到惠州,深圳,珠海,江门,湛江。
这一路让沿海的居民深刻体会到皇恩浩荡,使得这一带的民间传说有了丰富的题材和创造空间,当时不少沿海人民纷纷勤王参军,留下许多壮烈忠义的故事。
南宋皇室来到了当时的潮州南澳岛,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淡水井。汕头电台“讲古台”栏目袁中录老师演播的潮汕寻宝探险小说《千年宋井》,讲述的就是当时时局不利,南宋军队临走时,传说将大量宝藏藏在了宋井周围一带,以便来日东山再起可以用。所以民间才有了“得宋井宝藏,可养十万兵马”的说法。而更加引人入胜的是,南宋军队在临走时,还在宋井后面约十几米开外的一块海边巨石上刻了一首藏宝诗“××龙××,×眼×××。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小说最后找到了山区里的王爷庙宝藏、海边家屿岛的闽王宝藏,和确实能养活十万兵马的宋井宝藏。
(4)崖山战败但当时南宋还有实力
崖山在元军南北夹攻后失守。但崖山海战失败后,大将张世杰依然还有兵力,为何陆秀夫要背着皇帝跳海?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绝望!陆秀夫据说先逼自己的老婆跳海,然后自己才背皇帝跳海。应该出于回天无力的绝望。他觉得南宋亡了,国土兵力都没了。
第二,可能元军快杀到,他觉得走投无路,怕年幼的皇帝如果被抓,或投降,像北宋两个皇帝被抓一样,那样对于南宋军民抗元不利。
第三,陆秀夫自己在前绝望,且没有张世杰这样的武将的毅力。
当张世杰听说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后,还想让杨太后再从皇室中再找个人来扶持。但杨太后看到两个孩子没有,自己也绝望跳海了。于是,张世杰埋葬了杨太后以后,据说也溺水而亡。
(5)诗一首《观崖山祠》
今天崖山祠供奉的,除了杨太后外,还有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文武忠臣,和广大的义士! 最中间的对联写着:一代君臣同死节,万年日月共争光!
道出了一代君臣忠贞不渝的气节!这种气节,可能就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密码!必要时,可以倔强到彻底,抵抗到彻底。后来日本人来了,把这地方给毁了,为的,就是断这个华夏民族的气节。
不过,这个气节没有因为日本的破坏而得逞,因为当时有了蒋介石、毛泽东等民族主义领导人的坚强领导!
耳闻战鼓警种,站在影响历史方向的古战场的土地上,我竟也思绪万千,特诗一首《观崖山祠》——
盛世观谒崖山祠,当年时局几人知。
皇恩偶临闽粤地,千年传说任人寻。
虽可舍民逃遁去,却选决战在崖门。
守土抗战无退路,臣民不屈气节存。
自古胜败寻常事,丹心一片照汗青。
倭寇妄说无华夏,却遇神州亿万神。
如今兴旺和平时,史书不记哪些人?
余源鹏主要成文于2018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