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得说“对自己好点”就行

前些时候读到些文章“要善待自己”也和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对自己好点”——不要脱离去定一些高不可攀的目标,不要让自己过于忙碌,不要让形形色色的诱惑折磨心智,不要抱怨,不要无效社交;要看到真实的世界看破红尘,要多点积极少些消极,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要学习成长,要谦诚,要控制情绪······

1.我中不止一个“我”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冰山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和万维钢老师的专栏把大脑分成不同的模块以及结合自己在日常心理活动中觉察到,我的大脑里可能分化出一群“我”,似乎形成了一个并不单纯的“小社会”——有一个惧怕落后的我也有一个拖延症的我,有一个努力的我也有一个懒与享乐的我,有一个希望减肥健美的我也有一个对美食抓心痒狂的我,有一个绅士的我也有一个放纵任性的我,有一个人类本色的我也有一个动物特性的我······

我中有一群不同的“我”,都有着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需求,连佛祖也烧脑否则他不至于只渡有缘人。

2. 好坏没有标准,

本来是利已利他的好事儿但我们常常却遭遇好心不好报。最原始的现象是,在两代人之间清晰地感受到有一种鸿沟——当人在中年同时为人子又为人父时更为清彻。父母一代所谓的忠言教诲绝大部分被自己子女一代踩碎并踢出地球。先耽置讨论谁对谁错和沟通能力水平不说,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性,成功经验不可复制,我们面临的也是“黑夜里打靶”;子女一代的理解需要更多经历的支撑。好坏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一分为二的等等这些,两代人之间的观念断层最主要的应该是父子之间在一定的程度上活动在不同的界面,双方根本无法体验到所处的场景,更不理解互相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理解不到对方真正需要什么时“为你好”很可能是父辈固执且自私的标准强加于子女的一种以打着爱的旗号的暴力绑架。

3.好心不好报是因为你的帮助技术有问题

乐于助人不但是一种美德顺便也能实现自己,又很有可能是被理想化的完美假设。

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儿——两同事活得很累(更准确地说是斗很累且没完没了)。一个是领导一个是办公室主任(两老乡),本着老乡之情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当然积极、努力、多做予以回报是人之常情。刚开始时好好的,但事后总时不时以“为你好”的思维超越了办公室主任的权限并触及到领导的权力边界这还不是主要原因,要命的是办公室主任单方面高估了的贡献,在幼稚地等待早就被气得又青又紫的领导认可和夸赞,最后事态被恶化的结果可想而知。

实施帮助时,我们总要敬畏一种错觉:你以为你需要的就是别人需要的,很可能就是好心办坏事。

4.发现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己被无意识地客体化出很多个“别人”,你是“为他好”还是在“帮助他”?佛说“佛渡有缘人”,但只哪怕你是个“泥菩萨”你可以放弃任何人唯独不能放弃的就是你自己的这个“别人”——正是这个矛盾才是真正痛苦的根源。

一种声音:“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是一个和自已作战的年代!”(引用罗胖的每天60秒)。

另一种声音:“和自己成为朋友!”“要善待自己!”

两种相反的力在拉锯,此刻的敌我不分你能实施三光政策?宁可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或者为了解决非理性做个右脑切除手术来实现理性?

往“对自己好点”深挖,要思考的是,我的刚需是什么?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更适合我的进步方式是怎样的?我能接受自己慢慢地变好吗?我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这个庞杂的世界里如何平滑过渡?

我就是自己的有缘人,不渡也得渡!这是自己的事与佛无关。人总得活下去吧,好坏都是一个活法,坏活法不见得就一定要比好活法轻松,那为什么不选择的好方式呢?砥砺前进的痛苦是暂时的,最终到底活得好不好才是一生中的最应该交出的答卷。

不见得说“对自己好点”就行,可能是应该狠一点的断舍离,对自己不好也不坏,就得像厨师一样需要什么样的火候和什么样的味道自己心里中间要有杆称,像法官一样在“一群我”中的裁决者,得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中间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见得说“对自己好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