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死磕”,专为你而来

“培训效果怎么样?”

“挺好的,没超时!”

(对于我这种舞台型高级别话痨,提前结束简直是奇迹)

一回到家,某人就开始追踪工作结果,不知是为哪般?

回程的航班上,回顾即将完结的一周,满满“死磕”,想想,有些事儿,专为你而来

【Sandy周检视 2018年第36周0903-0909】

死磕一——有多少觉可以重来?

      是在八月检视《久违了,这里的环境和朋友》里许下承诺吧,9月开学季,要跟小乖同学一起死磕早睡,目标是20天,十点半前入睡。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每天六点前起,已是常态,但节奏还是紧张了些。流利说学习40′,阅读及读书笔记输出大约40′,做早餐15-20′,还要给自己预留些时间,捉襟见肘,想出门跑一圈,更是奢望。总盼望着,能早一些入睡,再早一些起,可能是五点出头,时间宽裕了,心境也就更放松了。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想法总是美好的,现实多半不那么如意。辛弃疾说,不如意事有八九,可人意处无二三。在早睡这件事儿上,还真是困难重重,遇到的第一个阻力就是小乖的新初一作业。往往是,临近十点,我已经全部妥当,敲敲房门,我们的新初一同学,还在进行,这初中学习才刚开始,一周就有好几个晚上十点半之后才能收工,为娘不陪伴,有些于心不忍。观察一下,作业习惯是导致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先从陪伴入手,才能见机调整。这一折腾下来,破坏入睡心境不说,时间也是生生地延长到十一点之后,再写写宝藏卡,更新一下“晨间日记”的基本信息,很容易就过了点。  陪伴没有协商的机会,早睡,连死磕的机会都没有,死磕的完全是早起那迷离的双眼。有几个晚上,临近12点才睡,清晨,耳边舒缓的声音想起,那是真困啊,想想早上有那么多事儿等着,有我决心要坚持的流利说,有我喜欢的阅读,还真是想回笼觉都不踏实,起就起了,醒就醒了,只是每天缺失的那个把小时,总会用另一种形式来“回馈”。

      有些爱,回不来,有些觉,也补不上。唯有拆解面对、调整当下,而我的当下,要从屁孩儿的作业习惯开始。这个“死磕”,不只看见了我,看见了我们。

死磕二——痛并快乐的流利说

      我以为,把那些L3遗留下来的二星课程冲到三星,并不是件难事儿,因为起初的一两个课程,听一遍,也就顺利通关了。我以为,这是我刻意练习的结果,这是勤奋之至,这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天知道,生活处处是“假像”。眼见的最后三四篇,估摸着再来三天就搞定,直到这周的最后一天,总算是通过了。其中,关于达芬奇的那个片段,愣是卡了七八九十遍吧,听得我是了无生趣、挫败至极,咋办?遇到问题,永远下一步思维,想想可以做点儿什么吧。静下心来,把陌生的词汇,一个一个记下来,有道词典翻译走起,这非母语的学习模式,理解了,再回听,感觉踏实多了,剩下的,就是一遍一遍地重复听,重复跟读。直到那些八竿子都用不着的词儿, 生涩到胡言乱语的句子,居然是脱口而出,别说三星,四星还被整了两回。意外吧,其实,依旧是那个亘古不变的理儿,实现不可能的唯一途径是相信它是可能的,然后是,一万次的刻意练习。这个“死磕”,让我对那些看似了无希望的事儿,多了些坚持和期待。

死磕三——那些熬思路的分分秒秒,大脑一刻不清闲。

        很早很早之前,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作文一直被当成范文,考场作文也很少丢分,但成年后的每一篇都想得很费神,年龄渐长,越发“难产”。这个疑惑伴随了我很多年,直到做了皮纹测试才释怀。结果显示,我的语言表达排序首位,但是我的语言拟想排序第九,总共就八项智能,排第九,是想怎样?!所以,每当有课题来,有培训要设计,我的脑身心都要经历一番“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次,接到Boss的课题,给合作单位——知阅绘本馆周末的师训准备一场培训,关于“终端的价值理念”,两个半小时,哎呀呀,两个半小时啊,这价值观的话题,可是培训里最大的挑战。说严肃了,会让人生厌;说轻松吧,不能直击内心;说浅了,过耳不过心;说深了,道行太浅、功力不足......这,这,这咋怎啊!最挑战的是,这一年来的“终身提问”的习惯,“听者思维”的意识,让我在做任何培训设计之前,都有对状况了如指掌的强迫,不把听者的现状和问题弄个清楚明白,愣是下不去笔。可这个项目,我是完全的不了解,这个群体,我是一点儿信息都没有。只能开口问,问一遍,没结论,问两遍,还是混乱,再问,直到想到J,果断去电讨论了十来分钟,才算是明了方向,定了核心,决定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入手,不是管理科班,也算不上擅长,但这是我这两年来经历的,我知道它昨天的样子,它要走的路,它会去的方向,这是我熟悉的,唯有熟悉,才能驾驭。让我看一本书,读一段话,就能解析、提炼、传达,我做不到。想清楚了核心,你知道,那一刻,心都亮了。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感觉很清晰了,事实依然是盘根错节,这次的培训设计便是如此。有了中心思想,还得有段落逻辑、有案例解析、有故事分享、有前后关联、有个好标题,每一步,都费脑费神,这两年来,第一次,没有勇气打开X-Mind,因为大脑没有连成篇,没有一气呵成的状态。稿纸涂涂改改,写写划划,周四的晚上,小乖琴课,决定逼自己一回,留在公司,好歹把思路导出来,否则周五的PPT从何而来?周六如何能轻松登机?职业生涯十几年,我经历过无数次拖延,拖延到临培训的前一夜,不论是什么程度的开始,总能在夜深人静,世界都安静的时候憋出大招,自以为灵感都会在“将死”的一刻迸发。也许大脑就是会在最后一刻,集中智慧,助一臂之力,可谁又知道,从琢磨这件事儿开始,到敲完最后一句鸡汤文,这个过程的心力交瘁,身心负担,没有一秒是轻松的,这样的感觉,我不喜欢,也不想再要。今年开始,我告诉自己,拒绝拖延,凡事提前,应该说,我做得很好,可这一次,怎么就那么不易?说来不敢相信,直到晚上九点,阅享中心的同事要下班了,我的导图还只进行了一半,下不去了,写好的,还各种不满意。回家路上,我关掉CNN,不断在大脑里重新梳理。故事-案例-理论-方法,嗯,这个逻辑还不错,可是,某些主题却无法匹配。老天开眼,在我快要开进停车场的瞬间,突然想到了以问题来串联整个流程,五个问题,梳理五个观点,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开进停车场,拉上手刹,打开备忘录,一气呵成,生怕在回家这分分钟的路上会遗忘。车里的半小时,胜过一周,可没有这一周,也难有这半小时。这一夜, 睡得踏实多了。

        随后便是常规的PPT制作,初稿、精修,串讲,再调整。这些,都是不费脑费时间的事儿,何况有我M小朋友的支持,我这心,宽着呢。 周六,在半碗正宗河南烩面浓汤的“熏陶”下,我竟没了睡意,又串了回思路,微调了两处,指针在12点的方向,熄灯、睡觉。 一切准备妥当,紧张便无处安放。这一次“死磕”,帮我复盘了600多天的管理路径,成长,都是逼出来的。

其实我蛮喜欢这个话题

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而形成的,有一些“死磕”,专为你而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些“死磕”,专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