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八——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听了某个小组的汇报后,结合我们小组的成果,在我看来,我觉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简单点说就是需要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一定的反应,进而进行相应的强化达到一定的预定效果。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从小学开始,那时候刚刚认识字的时候,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不动脑筋地抄写,一遍两遍,反复循环,当时还特别奇怪,为什么没有刻意去记它反倒看到某些字的时候就自然反应出了它的读音和意思;上高中后,特别是理科的学习,我觉得咱们的所谓课改还是停留在题海战术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是在做题中度过,做多了,有一段时间甚至是看到数学题的最后大题大同小异,往往直接不假思索就有了思路,,,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在反复的强化中才完成的,后来学习了心理学才明白,这就是强化的作用,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强大所在。

很多人觉得人类已经脱离了劳动时代,而行为主义也即将被淘汰。在我看来,一百年以后,若干年以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它必将和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互联系。因为,我们无法在不反复复习的情况下进行单词的记忆,进行课文的背诵,进行某些事,我们必须要有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其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们的教学和教育技术有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

(一)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强调效能信念是通过控制情感、调节能力、选择和设立目标、个 人努力等主题的机能活动, 即通过主体作用机制来影响学生的学业活动, 而且无论是教师还 是教师集体, 最终都要通过学生主体的机能活动来影响学业活动。 人类可以内在的管理自己 的行为, 因此当学生通过自我强化提高自己的行为表现时, 也会将自己当前的行为与别人和 自 己之前的行为进行比较,并且自觉地将观察获得的有益经验用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教育过程要内化行为准则,形成良好习惯

对于不良行为的改造,我们通常采取惩罚措施,斯金纳认为应当慎用惩罚,同时他提出 两种改变行为的方式: 塑造和消退。 在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奖惩标准, 运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合理的利用负强化的惩罚措施, 使 学生知错能改。通过强化的手段使学生将标准内化从而自发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

桑代克在联结理论中提出, 重视个体差异, 提出了学习律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 这一观点体现出对学生接受能力差异的关注, 对现代基础教育中教师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即 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并及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进行有效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当今主流学派之一,对我们的影响很深远,而且有着新发展,我们应该取其优点,去其糟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八——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粗浅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