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的我生的

晚上在读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读到探究孩子童年的秘密一章时,张老师的这些理论可能只有中年人才能领会。

张文质老师主张人是“生”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成长一方面是父母给的,跟家族的遗传生命的累积有关,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对待生命和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是去尊重它满足它。

读到“所以,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要有幻想”,我不禁大笑出声。

曾几何时,我想着“逆天改命”。总觉得我按照我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利用我超强的执行力,和锲而不舍的作风,我一定能培养一个我理想中的优秀孩子。

结果,这个实验以我的失败告终。当然,在一部分人的眼里,孩子还算优秀,但是,我想,她这种所谓的“优秀”也就仅仅应验了她是“生出来的”,而不是“长出来的”。因为,如果是“长出来的”,应该比现在出色得多,毕竟,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想让她“长好”。

刻画在孩子基因上的东西,你无法改变也无法强加。我由一个坚定的教育成功学研究者转变为教育无用论者。

因为我发现,无论父母掌握了多少顶尖的教育学理论,见识过多少教育成功的范例,落实到家庭教育或者班级学生教育时,总是不一定尽如人意。或者有一个好的开端,有一点点的变化,然而绝大多数时候会重回老路。或者,在绝对的权威压制下,孩子会短期改变,但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并不明显,乃至这种权威压制失去效力时,基因中长出来的东西会马上翻盘。

现在,我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孩子怎么样,纯靠父母写下的基因和当初的运气,就像抓阄一样,抓到一手好牌,你认真打就能胜券在握。抓到一手烂牌,即便你能上天,也改不了被清盘的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生的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