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当妈妈》:时光多可怕啊,在妈妈大脑里安放了一个橡皮擦

(文|亦浓)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广告,一位正在宴会上吃饭的爷爷四下看看无人注意,偷偷将一个饺子放到了口袋里,说要捎给儿子吃“儿子喜欢吃饺子”,因为老年痴呆症他忘了所有人,唯独没有忘记儿子喜欢吃饺子。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兹海默症”,是“认知障碍症”的一种,是一种大脑中枢的病变性疾病,人都说“宁愿得癌症也不愿得老年痴呆症”,可见这种病有多可怕。

得了老年痴呆症,就像在大脑里安放了一个橡皮擦,所有的记忆和能力都会慢慢被擦掉,所有的能力、基本的生理机能会逐步减弱直至退化。

记得小时候一位很精明处事稳妥得当的邻居,嫁女儿的时候,他亲自送嫁,并握着亲家的手,说“老哥哥,以后,我闺女也是你闺女了,这就是自己家的孩子,该打该骂你说了算。”

后来,他女儿生了大病,婆家都想放弃了,因为当地医院治不了,去外地大医院没钱折腾,他亲自指挥两个儿子叫到面前,说:“跟着我去接你们的妹妹,咱们到北京去看病。”

这个被判死刑的女儿被父亲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就是这位父亲晚年却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据说到最后谁也不认识了,被家里人给锁在了屋子里,因为曾经脱光衣服偷偷跑出来。

得了这种病的人晚年如果得不到细心到位的照顾,他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失去了记忆,大脑里一片混沌,在其他人看来,他们作出的事情,已经将一生的廉耻丢到了脑后。

作为家人来说,不仅要照顾他们,从吃喝拉撒、穿衣活动等等需要一个人整天寸步不离地细心照料,有的儿女会将得了这种病的父母送到敬老院,却时时牵挂着。

这时候的老人是不是像极了小孩子,没有自理能力,甚至穿衣吃饭还不如一个孩童,因为小孩子会慢慢成长起来,会慢慢地从不会到会,从需要人照顾到慢慢自立。

但是老人不会,他们的病情只会越来越厉害,从部分依赖到最后的完全依赖,最后,需要儿女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全凭一腔孝心也难免又看不到希望的绝望。

如何照顾认知症的老人呢?已经有人走出了一条经验之路,并通过这条路,消除了与母亲的多年隔阂,走上了自我疗愈之路。

01. 被打乱的退休计划

《给妈妈当妈妈》讲的就是一位照顾自己母亲的女儿的亲情随笔记录。

《给妈妈当妈妈》的作者陆晓娅,通过35篇随笔,记录了母亲从认知症初现端倪到离开人世这一段时间的生命历程中,她作为至亲之人陪伴的整个过程。

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能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一腔孝心,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修复母女多年隔阂、重建母女亲情,从而也抚平了母亲幼年的创伤,重新诠释了爱的意义。

正如作者开篇所言:“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请自来的,你没法提前想好怎么对付,只有当它发生了,你才明白,在未来的日子里,你的人生将不再按照你的预期前行”。

陆晓娅本来有很多的规划,忙碌了一生,退休后终于可以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可这时候母亲的认知障碍给她出了一个大难题,她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时间去腾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日渐变得弱小的母亲。

本书中,她在《父母在,不敢老》这篇文章中写道:“父母在,不敢老,这是高龄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好好锻炼身体,,努力鼓足勇气,背起、抱起、扛起父母,去走下一段人生路。与其把照顾老人当做责任,不如当做'修炼'、'修行'”。

但在刚开始准备照顾妈妈的时候,她也有顾虑,“我早就期盼着退休,因为我早已经准备好和朋友在公益领域创业……但如果全职、全天候照顾妈妈,我的一部分生命潜能就没有机会发挥了。为此,我大概很难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带着这些负面情绪,我能照顾好妈妈吗?”

而且女儿也在高考之年,也需要更多的陪伴与关爱。

还好,最为难得的是,作者的弟弟妹妹三人互为支持,一起轮流值班陪伴母亲,还有小时工,母亲也尚在病发早期,给了她们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02.妈妈不认识我了

2013年,作者60岁生日之日,她对公益机构的同事宣布了自己第二次退休的决定,因为此时她的妈妈认知障碍病症已经到了中期。

妈妈开始藏东西,将饭菜烧糊了,惹得邻居开始投诉,担心烧了房子等。于是,陆晓娅开始与弟弟妹妹们商议,提出了将妈妈送进养老院或是请住家保姆两个方案。

带着妈妈去养老院参观,有很多妈妈之前外交部的同事,但当妹妹与妈妈商议的时候,妈妈不喜欢住养老院,只剩下请住家保姆这一个方案了。

为了让妈妈能够同意住家保姆的事情,姐妹俩颇费心机,先是打电话给小姨过来看妈妈,后是告诉妈妈喜欢有个保姆能够照顾小姨的饮食等。

保姆请来了,妈妈似乎也很排斥,慢慢地,却开始适应了保姆的照料。

先后换了3个保姆,终于找到了一位愿意照顾且让人放心的保姆了。能烧出母亲喜欢的饭菜,还能一天两趟带着妈妈去散步。

当然此后,陆晓娅也多了一件营生,就是除了陪妈妈,也抽出时间陪保姆聊天,毕竟保姆每天陪伴一个越来越糊涂的老人也需要缓解一下情绪,保姆晚年的奔波都是为了上高中准备考大学的女儿挣学费及自己的晚年攒点钱。陆晓娅曾经学的心理咨询也派上了用场。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陪伴照顾母亲的过程中,陆晓娅也慢慢了解到了妈妈童年时的伤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弟弟,不被宠爱的女儿,导致倔强好强的母亲18岁就离开家乡,并在解放区被称呼为小鬼,在解放区被同志们呵护的时光成了她最幸福的过往。

作为1岁零八个月就被妈妈送到了外婆家,此后妈妈一直在国外工作,陆晓娅与妈妈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亲情,在陪伴照顾妈妈过程中,妈妈因为病症的折磨导致的不近人情和脾气,也令陆晓娅痛苦。

但亲情及多年心理学知识、加入的认知症家属群同伴们的开导和分享,让她感同身受地了解到母亲的痛苦,心智能力逐步退化,似乎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令妈妈感到了孤独和惶惶然吧。

得了认知症,人也变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看到陆晓娅与保姆说话,就感到了被冷落而发起了脾气,心里也会有委屈,毕竟妈妈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大多数时候已经不认得她了,而陆晓娅也想拥有自己的时间。

“想读书想写作,想有自己的创造力,而现在为了妈妈,一个不再认识自己精神上已经荒芜的人而牺牲自己的创造力”而耽搁时间究竟值不值得,是不是送进养老院每周去看两三个小时也算孝顺了。

但是“进了养老院,她要是尿了能找到马桶吗?她不会刷牙,会有人给她示范吗?她半夜起来有人哄她睡觉吗?……离开了自家人,她会不会觉得被抛弃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上?”

一系列排比句,句句表达出一位孝心满满的女儿对罹患认知症的妈妈的担忧和焦虑。

不放心妈妈一个人住在养老院,只能在住家保姆的协助下自己贴身照顾了。

即使妈妈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们了,但只要他们在身边,她的情绪就会好很多,这或许就是血缘的感应吧。

“爷爷,奶奶都不认识你了,让保姆照顾她吧。”“她认识我了,可我认得她啊!”

是啊,妈妈不认识陆晓娅了,可是陆晓娅认识妈妈呀,怎么忍心妈妈一个人在孤独里彷徨无助呢。

03.送养老院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和陪伴她

临近春节,保姆回家过年,陆晓娅开始住在妈妈家里全天候照顾妈妈,此时,她也想通过观察了解妈妈的身体机能的退化程度,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妈妈的洗漱能力退化了,刷牙时候漱口水不会吐出来,那就换温开水,吞进去也不怕,跟妈妈一起刷牙,演示给妈妈看如何刷牙、漱口后吐出来;把挤好牙膏的牙刷递到她手里,再把牙刷放到她嘴里左右动一动,激发她的记忆闸门,用耐心和智慧开启她的刷牙力。

穿衣力也逐步丧失了,因为穿衣问题,情绪变化也很大,用羽绒棉袄以减少冬季衣服的层次、松紧带裤子方便穿脱,如厕前后帮助她穿脱衣物,鼓励她慢慢来。

对于认知症患者来说,“吃”这种生存的本能也会逐步丧失,到了末期,会逐步丧失吞咽的能力。

在写到此处的时候,陆晓娅的妈妈还未丧失这一技能,但到了最后也是成了被喂饭一族了。

认知症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抹杀掉人之为人的尊严,如果有孝顺的儿女,而这儿女也够耐心的话,这种处境会好很多,否则,真的是一生要强,到老了却不得不落得凄惨境地。当然,最残酷的是,他们自己或许并不知道。

后来,随着陆妈妈认知症的加重,陆晓娅与弟弟妹妹商议后还是将妈妈送进了养老院,因为母亲的病症专业的护理成为必须的了。

但姊妹三人还是轮流到母亲身边陪护,送到养老院是为了得到更加专业的护理,并不是解脱自己的照顾。

每次喂饭,他们还是轮班到妈妈身边去亲自照顾。陪她聊“没得聊”的天,给她按摩、带她散步……

作者陆晓娅通过自己的点滴记录让我们看到了,儿女反哺,用孝心、爱心、耐心,将认知症母亲当做婴儿一般地去呵护和宠爱,承受她的无厘头的哭闹与坏情绪,在妈妈一步步变得羸弱的时候自己慢慢变得强大,成了妈妈的“妈妈”。

这种强大,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是眼看着自己的至亲之人逐步迈向死亡的目的地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迟缓、迟钝、僵化,而不得不付出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和呵护的绝望。

还好,作为有多年心理知识基础的陆晓娅,可以从精神层面自己给自己鼓劲儿,也通过认知症患者家属群互相鼓劲互相支持来获得慰藉与力量,走出了一条可以作为后来者借鉴的经验之路。

04.给妈妈当妈妈

人们常说,父母对儿女的爱和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之爱是无法比拟的,每对父母总是把更多的爱给了孩子,而把极少一部分关心给了自己的父母,甚至有的连这一点的也从父母那里剥夺了。

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天性使然”,并说这是“一辈传一辈”啊,父母之恩情这辈子是无法偿还了。

但本书中,陆晓娅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对于父母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啊。

起初,她也有忧虑和彷徨,退休之后也想有一番新的事业和作为,做一些对于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的二次发光,但最后却还是因为母亲的病而放弃了。

其实,通过35篇随记我们反而看到了她照顾自己的母亲的意义的重大了,随着社会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种“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现象必定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

如何让自己的老父老母有相对幸福的晚年,如何让此生对父母恩情能无所亏欠和遗憾,是我们每个为人子女应该深思的问题。

不是给他们钱、不缺衣食,就是孝顺,真正的孝顺,是陪伴;真正的孝顺,更是,在父母丧失了自理能力之后,不嫌弃不厌恶,而是选取更加有利于他们最大限度地舒适生活的方式去呵护他们,乌鸦尚知反哺,何况生而为人呢!

当然,从文中我们也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条件是很不错的,可以请住家保姆,可以选择优越的养老院协助自己亲身照顾妈妈,可以退休后不必为了钱财苦恼选择放下一切去照顾自己的老母亲。

但不可否认,陆晓娅是付出了全部的心思、精力和大部分时间去照顾自己的母亲。

孝心无价,呵护的心思无价,只要有了想要父母体面度过晚年的念头,此后的一切问题都会有办法去解决的。

父母抚育儿女的时候不也是在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吗?

那就把父母当做孩子来呵护,尽你的能力去做你能做到的,把她当做你的孩子,你就会有办法解决一切问题而不去想任何借口。

时光多可怕啊,在要强的妈妈大脑里安放了一个橡皮擦,让她蜕变成了没有任何能力的孩童。

可是,这本书的字字句句告诉我们,陆晓娅用孝心、爱心和耐心想到了很多很多办法。

因为,她是妈妈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妈妈当妈妈》:时光多可怕啊,在妈妈大脑里安放了一个橡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