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调去基层的曹操学会的人生经验

二十多岁的曹操被举了孝廉,担任了洛阳北部尉后,为了立威,定下了非常严苛的规矩。“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

为了立威,曹操把他领导的领导也就是当时的当红太监蹇硕的叔父胖揍了一顿,直接给打死了。其实,死了个靠自己活着的叔父对于简朔其实也没什么。对于蹇硕来说,这件事情的关键点在于:你个曹操神马东西,敢动我蹇硕的人,跟打我的脸有什么分别?曹操仗着自己的爷爷和爹就来动我的人,我蹇硕就让你这么打死了我的叔父我却什么反应都没有,那我蹇硕还是不是个男人(虽然本来也就不是,他是个太监),这是让大家以后都来我头上动土了?我就得让你这个毛头小子看看,我这个人是不是这么好欺负。

当然,蹇硕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把曹操怎么样。其一,皇家定下的规矩,他的叔父确实犯了法;其二,曹操的爸爸和爷爷,也确实不太好搞。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蹇硕私底下确实搞了曹操。《三国演义》中尽管没有提到了其中的曲折,但是有一句话可以推断出,曹操被折腾的不轻。此事一出,“后为顿丘令”——曹操被派去了今天山东兖州附近做了个不起眼的小县令。一个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工作非常容易提拔的京官被外派到了地方当官,做的再好也不如在眼皮子底下那般出彩,明升暗降的一纸调令实际上就是蹇硕背地里搞得贵。

二十多岁的曹操,第一次对阵父辈领导,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的他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也许从这件事中,从小顺风顺水、调皮捣蛋的曹阿瞒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想成大事,需得忍耐。但是,从小就记仇的曹操自此以后跟蹇硕的梁子也算是彻底结下了。

曹操去顿丘做了县令后不久便碰到了黄巾军起义,继而有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登场的那一幕。东汉末年,叛乱起伏,皇帝招募各方官兵平定叛乱,想到了被发配去顿丘的曹操。便给曹操升了官职,当了骑都尉。曹操带了五千人马跑来助战,路上便偶遇了败走的张梁、张宝,“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生猛的曹操带着五千人马砍了万把个脑袋,夺了黄巾军的旗帜后曹操正式加入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混战当中。曹操的初始装备要比草根刘备强了太多,刘备出道时只有五百个人,而曹操一出道就是五千正规军。

可是由于蹇硕的十常侍(皇帝身边的太监们)集团,尽管打了胜仗,曹操也依旧没有机会回到朝廷的核心领导班子中去,反而被调去了济南,当了济南相。尽管曹操知道自己被搞的回不了京都,但是外派的这些年对于曹操来说却是十分宝贵的经历——年轻的曹操拥有了十分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治理天下何其艰难,没有经历过一线实践的学者专家的夸夸其谈最后得出的管理经验往往是下药不对症。

而不到三十岁的曹操,在这些年里学会了很多他曾经未曾处理过的问题。自此以后的曹操再也不是一个“胸中有丘壑”的纸上谈兵的黄毛小子。尽管并不是他主管愿意接受这些,但是客观上,这些经历帮他成为了一个更加务实的人,让他具备了在基层执政管理的能力,他学会了如何管人、如何管钱、如何安抚老百姓、如何带兵等等。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曹操能成功并非仅仅依靠了他官二代的身份。所有能成功的人不论是草根出身还是二代的家世背景,其人本身一定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才有可能会成功。任何人想要成功,学会的最重要的便是脚踏实地,手里握点真功夫,最后方能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调去基层的曹操学会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