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

大学的时候,投稿文学大赛,参加各种征文,参与校史编辑,发表校报,学诗词创作,运营公众号,写视频文案,写主持词,写招聘推广,洗稿,投公众号,其实做这些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但总有一种使命感,想离文字近一点再近一点。

想去做文案,但我发现一直停留在想的层面,我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去了解过什么是文案,我的努力还是浅薄,或者还不够热爱。用与其去做你以为是自己爱好的工作,然后慢慢对它丧失兴趣,还不如做一份你擅长的工作赚钱来养你的爱好,这样的想法不断自我麻痹。高兴趣+高能力等于职业,在没有铢两悉称的能力把它变成职业之前,我就默默沉淀,虽然我不知道最终会在沉默中爆发还是会在沉默中死去。

但我知道,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图片

试稿命题文章提交上去之后,整个人如坐针毡,胃痛到快痉挛,太阳穴突突地疼。像是在等待审判结果,有人拿着一把枪指着你,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枪。结果出来了,过了。

我换工作的初衷是什么?找一份双休,稍微喜欢一点的工作。

我讨厌现在的工作什么?总是肮脏,充满各种难闻气味的过道,不喜欢贴胶带,不喜欢带改善周,九三九,没有意义的琐碎工作,不喜欢这里的吃食,食堂永远不变的菜式和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岗位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工作达成让我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前辈们的经历也告诉我前途渺茫。我不想在工厂里就这样度过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职业生涯。我记得刚进工程部的时候,总说着我以后是要成为工程师的人。

我要承担什么后果?工资待遇比现在差,喜欢的东西变成了工作之后会渐渐失去兴趣甚至厌恶。

我能获得些什么?做喜欢的事情充满热情,每天睁开眼都充满力量,摆脱得过且过的心态,逼迫自己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最重要的是不会在以后想起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去努力过而后悔。

我学到的东西有多大的延展空间呢?有本事转行并且能获得更好职位的人,都是既能做好以前的工作,又习得了可延展的能力。一定要警惕“熟练的无能”这个工作陷阱。

目前的工作有哪些好处?清闲。闲得发慌,但公司和团队是不养闲人的,我在透支自己的未来,不加班,有时间做饭和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搜了晋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我搜了文案的出路在哪里,我想过转行后许许多多的可能,但我没想到会这么突然。

连着挣扎了好几天,终于下定决心要走。我就赌一把,最惨的情况就是公司倒闭了,我没了工作,找不到下家,我就安安心心回工厂里待着,做一辈子的精益管理。

向经理勇敢地提出辞职,结果没同意,他说了很多话,大概意思就是文案这个工作门槛低、没前途之类的,我们要学会干一行爱一行。

但人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思想,不要被身边的人同化。在工厂的人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混日子的一大把,在这种环境待久了,很容易丧失进取心和斗志。如果你确实不喜欢工厂,那么趁早离开,越早越好。等你到了谈婚论嫁甚至有老婆孩子的年纪,你就不敢再有这种想法了。

当你成型之后,你甚至都不敢走,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说的一样——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活。这就叫体制化。

图片

之后经历了极其痛苦的一周,每天都在犹豫不决中度过,与人交谈,说着无论如何都要跳出工厂这座牢笼,不想在这里混吃等死,不想碌碌无为,不喜欢一成不变,不喜欢工厂的环境,有时候多希望自己是个杀伐决断的人,说走就走,一边是我要不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赌一把,另一边是文案的出路在哪里?

想学会游泳,首先你得跳进水里。

一个人真正的喜欢,他是可以克服收入,同事欺诈,领导压迫,行业潜规则的,一心一意地从事这个领域并有所建树,因为热爱就是坚持下去,克服重重阻碍的动力,没有这个动力他早该放弃了。而很多人,他们的喜欢不是真正的喜欢,或者说没那么喜欢,他们喜欢的只是享乐而已,喜欢享乐而不是喜欢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喜欢。

每天都在想这件事情,听演讲给自己打鸡血,不断地看别人的经历,以期能从中窥得一丝半毫的启发,这两天看《追梦赤子心》,该片讲述了身材瘦小的鲁迪通过不懈努力,进入梦想中的圣母大学橄榄球队,并最终由替补变为正选队员的故事。可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一点是跟《当幸福来敲门》《风雨哈佛路》《肖申克的救赎》比起来,鲁迪一点男主光环都没有,他有的只是对橄榄球的一腔热爱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当你执着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能阻挡我们前进的只有自己。

何况像张一鸣说的,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后来也没去晋江,又辞了一家小公司7k的offer,又去面试了一家国企,还在等通知,但九成是过了。经过几次的面试之后发现,找工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很多时候其实是坐车两小时面试五分钟,也有两三轮面试的,我发现,经常这样出去转转也挺好的, 让你知道自己处于市场上什么水平,面试的岗位HR会关注哪方面的能力,自己还有哪些要学习的技能。

图片

《远见》一书里这样规划:

25-30岁应该拿来调整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0-35:让自己成为业内资深人士,锁定以后发展的行业,解决婚姻和资产问题;

35-40:让自己的领导力、洞察力、解决问题能力、声望、收入都上一个台阶;

40-50岁:尽量不要跳槽,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发挥领导力才是重点;

50-65岁:注意投资,在阅历声望认知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做好保养,少生病才是核心。

我们怎么判断一个工作好不好?有钱、有闲、有成长空间。这三者至少得占一样,才有做这个工作的价值。如果你工作很快乐、有激情、能发挥你的能力优势、符合你的性格、满足你对工作和生活的期待,那么这个工作就是理想的工作。

在什么时候应该追求高薪?应该在积累八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带领团队独当一面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时候;个人财富80%的积累在40岁以后。经验,能力,阅历,人脉等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专注于主要目标以后得到的副产品。

如果这份工作对报酬还不是非常非常满意,在积累到下一个层面,换份工作就能解决。事实上,如果真是各方面都很强的人,很少遇到报酬不理想的情况,因为公司也需要留住核心人才。谈不到理想薪资的人,通常属于公司认为可有可无的人。

蔡康永说,你不一定要做你最喜欢的一件事,可是你要做一个你能够学到东西的事,因为学习是快乐的。

图片

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得怎么样的不是行业,而是你自己。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毕业演讲中提到一句话: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科学家发现,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做的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人。其实薪资到位了没有不喜欢的工作。

只有一件事才会让人感到累:犹豫不定和没把握;被困难和痛苦挑战,远比被欲望折磨要好的多。每做一件事,都是一种解脱,即便坏的作为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