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筑起了婚姻的城——重读《围城》

婚姻不是城,男女背后的家族才是最高最陡的城;

围困你的也不是婚约,你对婚姻的认知、态度和言行才是捆住你的枷锁。

—— 读《围城》感悟


人们常说,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西方也有婚姻七年之痒的说法,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可胜举。似乎,一旦爱情走到了婚姻,就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似乎再美好的恋情,一旦进入婚姻的琐碎,就一定会一地鸡毛。

真是这样吗?

一、家族的城

依我看,婚姻本身并不是城,男女背后的家族才是最高最陡的城。那座城池,如果无法攻克,找不到进入的路径,才是婚姻中最大的障碍之一。

一对新人抱着最美好的愿望结成夫妻,希望如童话故事般从此过上最幸福的生活,但生活没有那么简单,一对夫妻的背后,是两个庞大的家庭、家族。

父母、祖辈、兄弟姐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既是曾经养育你、支持你、爱护你的群体,很可能也是今后杀死你婚姻的刀与剑。

夫妻买房子、买车子是大事,需要跟父母报备或者请父母支持;生小孩,可能要请老人帮忙看孩子;不想生二胎可能要被老人催促批评;出差外派可能要被老人唠叨不管家;旅游购物可能会被老人埋怨花钱;跟老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的那更不用说,不是被嫌弃懒散就是被嫌弃不爱收拾,要不就被挑剔家务做不好、孩子带不好、赚钱不够多......一桩桩一件件,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双方的家族有交集。

如果有兄弟姊妹的,那问题更多,觉得老人偏心;感觉财产分配不公平;认为老人带孩子一碗水没端平;或者兄弟姐妹得了什么好处比自己家多的,简直是三天三夜都说不清说不完。

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族的合作与竞争。

想要这场合作与竞争能顺畅一些,矛盾纠纷少一些,那就应该认清楚以下事实:

1、从价值观看,父母家族,代表的是过去,已经落伍、过时的那一套。

中国的家庭没有清晰的边界,老人尤其喜欢对小辈指手画脚,就像《围城》里边方鸿渐那个前丈母娘,一上来就表示方鸿渐交女友必须她过目,还必须认她做干妈,后来发现方鸿渐有交往对象了,理所当然各种逼问,自以为对方鸿渐的交往有生杀大权。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小夫妻自己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该拒绝、该抗争的,就要态度坚决,否则后患无穷。

比如很多家庭矛盾集中在养育小孩。老人喜欢用自己三十年前那一套方法,还洋洋得意,我的儿子就是这么养大的。比如老人生活习惯都是早睡早起,看不惯年轻人晚睡晚起,就会批评懒惰。老人都很节约,看不惯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就会指责乱花钱。

这些冲突的根由大多数在老一辈,但老人很难去改变了,作为小夫妻,就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用合适的办法来回避。两代人不要住在一起,只偶尔探望,不要因为贪图享受老人做饭伺候,就选择住一起或者常常拜访,须知,交集越多矛盾越多。如果非要享受老人带小孩的便利,那就做好思想准备,要接受老人每天无数的唠叨批评指责挑剔包括挑拨离间,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无数的婚姻炸弹。这叫有得有失,公平得很。

2、从态度上讲,双方的家族对儿媳/女婿,永远是抱着审视、挑剔的态度的。

很简单,那个儿媳/女婿又不是自己养的,没有深厚的感情,还把自己的孩子拐跑了,我凭什么要喜欢TA?凭什么要象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护?我不恨死TA就不错了。所以我一定要盯着,看TA对我孩子好不好,看TA是不是配得上我孩子的付出。因此,这态度必然是挑剔的,人之常情而已。

只有男人都是傻子,以为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自己的父母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所以一定也会爱自己的妻子。也只有《围城》里的方鸿渐,稍稍体会到了家族对妻子的不友好,发出来一丁点的感悟:一向和家庭习而相忘,不觉得它藏有多少仇嫉卑鄙,现在为了柔嘉,稍能从局外人立场观察,才恍然明白这几年来兄弟妯娌甚至父子间的真情实相,自己有如蒙在鼓里。

可惜,绝大多数男人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

一个只有一个儿子的母亲,一个中国式的母亲,基本都是对婚姻失望,对丈夫绝望,只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倾泻在儿子身上,只把自己对未来的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这样的婆婆,被媳妇把儿子的人和心和感情都抢走了,怎么可能对媳妇抱有善意呢?

这是中国国情的悲哀。中国的婚姻,即便已经走到了2020年代,但婚姻中占据主流的相处方式都是:丈夫以养家为借口,在家都是大老爷,只享受妻子的伺候,不参与家庭的建设和孩子的养育;更有甚者成天不着家。而感情无着落、家务一肩挑、收入不及丈夫、经济地位不高的妈妈们,只好转而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儿子。

畸形的爱,畸形的寄托,成就了不少畸形的婆婆。

3、从行为上说,双方家庭/家族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成了亲家,双方并不单纯是合作。因为谁都清楚,这个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家族背景影响家庭发言权。《围城》中,孙柔嘉的姑姑可以帮柔嘉解决工作,而且工资高出鸿渐一倍;方鸿渐的家庭却毫无办法只能说几句大话撑面子。现实就是这么赤裸裸。

双方家庭的这种竞争与合作,需要势均力敌的实力,如果没有,那么弱势的一方,在小家庭也必然是弱势的。


二、认知、态度与言行的围

认清了家族的现实就够了吗,还早,要经营好自己小家庭,还需要对婚姻有正确的认知,恰当的态度和适宜的言行。

1、对婚姻的认知

第一,必须理解并坦然接受,每个人婚前婚后都是不一样的。

婚前是孔雀开屏,拼命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甚至是装出来的,但婚后,已经摘得硕果自然无需继续伪装,那多累啊!所以不必抱怨怎么这个人变了,只能怪你之前看人没有打折扣,没有全方位了解多角度考察,没有看透现象后面的本质。不过,好歹有这个认知,心里放低预期把。

第二,必须意识到,自己变了。

角色变了,不再是儿子、幺儿,可以撒娇耍赖不负责任靠着父母亲戚的,而是丈夫、是未来孩子的爸爸,是一家之主。

身份变了,不再是单身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而是有伴侣有家庭了,要为对方考虑对家庭负责。

关系排序变了。以前可能自己父母排第一,现在绝对不行,应该是小家庭第一。很简单,父母有父母的家,有父母的生活,他们才是携手到最后的。同理,你们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你们才是携手共度人生的伴侣。如果这时候分不清轻重缓急,还把自己父母放第一,不考虑伴侣,不考虑自己小家,那必然会生出无数矛盾。方鸿渐家里事情多,一会要去吃饭,一会儿要去拜祭祖先,要求一大堆,完全不考虑孙柔嘉上班已经很辛苦,还要料理家务,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而方鸿渐不懂拒绝只是逃避,自然就造成方家对柔嘉的不满。

第三,要懂得,感情的水池,不加水会用光的。

很多人以为都结婚了还要什么花前月下,柴米油盐就好。殊不知,感情是需要不断维护积累,才能日渐深厚的。

方鸿渐和柔嘉两人因为双方的家庭受足了气,只好在彼此身上出气。方鸿渐甚至发现婚姻的一个好处:从前受了气只好闷在心里,不能随意发泄,谁都不是自己的出气筒,现在不同了,对任何人发脾气都不能够象对太太那样痛快,离婚毕竟不容易。但是,这是极端错误的。婚姻是要相对相守几十年的,如果总是发脾气总是争吵,感情就会越磨越淡,消耗得越来越少。

更何况,为什么我们对老板点头哈腰、对同事亲切有爱、对亲戚笑容可掬、就算对陌生人都彬彬有礼,却唯独对自己最最亲爱的、陪伴自己人生漫漫旅途的人,却那么不在乎、那么恶语相向呢?

我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听到过一句好话的家庭,父亲开口就伤人,母亲张嘴就骂娘。犹记得小学三年级读到葬花吟,每每读到”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就忍不住感同身受泪长流。

以前父母总是怪我和他们不亲,却不知,正是因为他们动不动打骂,不为什么发脾气,一身戾气和满嘴脏话,肆无忌惮的伤害,让人害怕,让人痛恨,哪里还可能亲昵有爱呢?小孩子没有选择只能逆来顺受,但夫妻是成年人,当某天这感情只剩下吵闹伤心,那也就是婚姻的尽头。

第四,要挑起家庭的责任。

一个家庭,需要建设,需要维护,需要不断添砖加瓦,需要共同应对变故和打击挫折,才能走向美满。这不是丈夫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妻子一个人的事,必须是两个人齐心协力。如果还像方鸿渐的父母那种观念:妻子就是伺候丈夫的,那这个家,就完了。最后要么走向了前文说的,丧偶式家庭,要么就等着散伙把。

2、对婚姻的态度

第一,对自己家族,要保持距离,不受影响,不被挑拨。

既然已经明白成家后,自己的小家重要性才是第一顺位,就应该懂得,有了婚姻,不可再盲从父母。父母自以为对你的好对你的爱,很可能对伴侣都是伤害。方鸿渐的母亲在饭桌上说什么“你近来瘦了,在家里吃些什么?柔嘉做事忙,没工夫当心你,为什么不到这儿来吃饭?从小吃我亲手做的菜,也没有把你毒死。”做儿子的听见父母关心自己瘦了,喊自己回家吃饭心里高兴,殊不知这句话有多狠毒,多么伤妻子的心。

小夫妻,固然要孝敬老人,但更应该明白,尊重爱护自己的另一半,维护自己的另一半,父母亲戚的挑剔、不怀好意的挑拨,就该顶回去。方鸿渐不做声,不维护自己的妻子,只会令方家人得寸进尺。

第二、对伴侣,要珍惜、爱护、维护、体谅、包容。

伴侣是自己选的,是要共风雨的,是要陪伴一生的,唯有珍重爱护,才能风雨同行。老板可能换,同事可能变化,亲友不会天天见面,既然可以对这些人好态度、多包涵,那就把这种态度和包涵,也用到伴侣身上,甚至要更好的态度,更多的包容。要知道,老板不用忍受你的起床气,同事不用伺候你吃喝拉撒,亲友不必见识你在家的懒散,而这些,你的伴侣都忍受了、都伺候了、都接受了,那我们凭什么不对伴侣最好呢?

3、婚姻中的言行

大多数人像方鸿渐那样,错误地以为,离婚毕竟不容易,所以在婚姻中言行肆无忌惮。那也很可能像方鸿渐一样,才结婚半年,就走到了离婚的边缘。

婚姻也是人的相处,而且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相处,是卸下职场僵硬外套、虚伪应酬后的相处,固然是放松的,也应该是温馨的。对着最亲密的人,我们应该:

第一,不随意发脾气,不说气化狠话,不翻旧账。发脾气会情绪冲动,情绪冲动会控制不住语言,说出伤人的话,人心一旦受伤,很难复原,总有痕迹。因此最好的办法,不发脾气。即便有怒火,也要注意说话就事论事,不要用“你总是XXXXX、你从来都XXXXX、你永远都XXXXX这样的词句。”

第二,双方要分担家务。家不是一个人的,家务就要两个人一起做。既是增进感情,又是体验持家的辛苦,体会对方的不易。但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主动承担了家务,就不要抱怨。要么不做,要么心甘情愿做就高高兴兴做。

我母亲就是典型的牢骚型主妇。她在家做饭,每次做完饭就发脾气说她多么劳累多么辛苦,然后破口大骂说我和父亲都不帮忙。问题是,每次我都建议她不做饭,我请两老出去吃,她拒绝说浪费钱。我又建议只做一荤一素两个菜,她非要弄七、八个菜。至于帮忙,每次去厨房她嫌碍事,需要帮忙又并没有喊我们过去。结局就是,每次回家吃饭都不愉快,几十年来都这样,从来没有变过。

第三,双方要共同参与孩子的养育。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共同的关爱,两性在性情、兴趣、知识体系、社会经验和阅历上的互补,是孩子在家能获得的最好的滋养。但男性往往嫌带孩子麻烦而逃避,女性又没有恰当的方式另爸爸参与进来,中国的孩子大多就变成了在母亲一个人关爱下长大,这也进一步将儿子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加深、甚至扭曲。

最后,夫妻都要谨记,婚姻是两个人的家庭,遇事要商量,不可独裁。无论是经济上的事情,还是人情往来的事情,还是其他比较重大的事情,都要有商有量,这是对伴侣的尊重,也是对婚姻的尊重。

总而言之,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如果你已经懂得了上述的道理,做好了上述的准备。

婚姻也并不是围困你的城池,如果你看清楚家族的干扰、搞明白自己的定位、坚定自己应该站的立场,保持对伴侣的尊重、维护、体谅包容,并勇敢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那么,幸福就在婚姻的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筑起了婚姻的城——重读《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