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不够完美也没关系、有点笨拙也无所谓、不用加油也无妨,这些都是人生中的经验,没有关系

“明明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内心却总是感到空虚”

书的开篇就是这样的一段话,感同身受,确实明明日子过得还不错,却又觉得少点什么。

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完全因为有意思的名字吸引,确实被辣炒年糕所困住。作者叫做白世熙,和“辣炒年糕”一样来自韩国。她出生在一个多姐妹的家庭,妈妈也是一位不太自信且内向的人,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让她形成了敏感、自卑、多虑等性格,不知足不觉中就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所以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她与心理医生的治疗对话内容。

开始看的时候,完全出于好奇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样子。对话的过程其实看着也觉得很无聊,就是大段大段的对白,但是就是这样漫无目的地看完12周的对话记录之后,似乎神奇的地与作者一样,感受到了心理疏导的力量,获得了一些治愈感!

经过12周的治疗,作者也并没有完全痊愈到想象中的样子,但还是很有多的心态上的改变。虽然结果并不是那么的“完美”,但就是这些“不完美”的和“遗憾”才告知我们,人生本就如此或许也因此才会拥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书的最后有一个part叫做“忧郁的良性功能”,里面有一些作者写的短文,这应该是我喜欢的部分,这些短文都有一个特别打动人的题目,比如《宛如毒药的一句话--加油》、《没有标签的人生》等。

“我们不够完美也没关系、有点笨拙也无所谓、不用加油也无妨,这些都是人生中的经验,没有关系。”------《宛如毒药的一句话“加油”》

我不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所以我也十分认同作者的“不完美”理论。试想完美主义一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完美主义者总是会要求很高,不仅要拥有完美的身材、还得要求完美的工作,最可怕的是完美的细节要求。达到这种“完美”的程度,就得要求你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得时刻保持着“冲刺”的姿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很漫长,人生真的并不是马拉松比赛,我们也不可能全程冲刺,用自己的节奏,哪怕是缓慢一些,只要可以到达自己心中的终点,那都算一份成功。

“期待某天,大家可以不靠那些标签就能对自己充满自信、抬头挺胸”-------《没有标签的人生》

我们也或许因为某些“标签”而苦恼,比如她是某某知名大学毕业,她是某某500强企业的员工,她是某某国家留学回来。这些所谓的“标签”有的时候却成为了负担。人们理所应当觉得某某知名大学毕业就应该学识渊博;某某500强企业员工就应该拥有超强工作能力;某某国家留学归来就应该拥有流利的英文等。关注“标签”,犹如负重前行,与其关注这些所谓的“标签”,不如关注自己能够做什么,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标签”,虚无缥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远远大于别人想象中带“标签”的你!

“好好过日子的方法就是和大家一起生活,这是我难得和家人出游一趟回来体会到的心得”----《一起》

很多人形容独处是一场修行,提到修行就势必是一场带有苦楚色彩的历练。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程中,何必要那么多的苦,为什么不能与家人一起即时享乐一下。回顾从小长到大的成长过程,又能拥有多少次与家人一起,一起深有同感、一起分享、一起误会、一起开心、一起活在当下。或许小的时候这种机会还多一些,越长大机会越少。我们应该学会每一次的“一起”!哪怕那一次的“一起”有些许的不悦,也许未来就会成为你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书从来不会离我而去,更不会面露不耐。它会默默地等待我,直到我找到解决方案、完全治愈为止,这就是书的最大魅力之一”-----《痛苦与安慰》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最治愈的方式,或许跟作者一样,就是阅读。书籍就像是可以治愈一切痛苦的良药,找到一本适合当时处境和心境的书籍,读完之后会收获许多,包括治愈的方法。当你反复阅读到纸张变旧泛黄,一切的痛苦都会随风而逝。

昨天学了一句TAG“颓废而积极,年轻而优秀”,感觉非常适合作者。对于患有轻度抑郁的她来说,生活稍微有些灰暗颓废,但是她还在努力积极的改变。年轻她就可以出一本治愈满满的书,可谓是年轻而优秀。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希望我们满怀希望,即便黑暗,也要也勇气积极面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不够完美也没关系、有点笨拙也无所谓、不用加油也无妨,这些都是人生中的经验,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