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伦分享第十六本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大家好,我是钟伦,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第16本书,美国作家哈维·艾克著《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哈维·艾克现在是巅峰潜能训练公司的董事长。他 从小家境贫困,13岁开始打工,曾经送报、卖冰激凌、摆摊卖货等等。

在约克大学读了一年书之后,决定全心追求他的致富梦想,辗转在美国的多个城市找工作。当过老板,但是创业十几次都没有成功。

他没有被挫折打垮,又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公司,两年半时间快速成长。又开了十多家分店,然后,把公司一半的股份卖给一家名列《财星》500强的企业,卖了160万美元。结果后来由于错误的投资和大肆挥霍,不到两年把钱用光又回到了起点。

他深刻反省自己,回顾自己的成长背景和金钱观,分析各种与致富有关的内在 思维。他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金钱蓝图。假如不修改这张蓝图,就算挣了很多的钱,也留不住。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彻底地修改了自己的金钱蓝图,最后成为拥有几百个几百万的大富豪。

成功之后,他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致富梦想。他的潜能开发公司红遍了全美。吸引了无数人报名上课,这些课大大的改变了普通人的人生,让他们成为富有、快乐、成功的人。

大家肯定非常的好奇,哈维埃克,他怎么就做到了,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豪的呢?原来他是学会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

本书从导致贫穷的原因,怎样彻底改变思维模式,以及学习有钱人的正确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让我们学习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

一.导致贫穷的原因。

钱真的是一个好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钱。因为有钱确实能够让我们过上想要的生活,甚至可以买命。比如赌王何鸿燊在医院里躺十年,每天的医药费是86万,十年就是三十多亿。不过三十多亿与他五千亿的身家比,仅仅是个小数字而已。就好比你有5000元,每天只花两毛多的医药费这么简单。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钱,赌王不可能延续十年的寿命。

如果没有钱,将会带给我们太多的烦恼。

有统计数字显示,导致婚姻破裂的头号杀手就是钱。

是的,夫妻会为了钱吵架,同事之间会为了钱勾心斗角,甚至国家之间也会因为钱发生战争。比如美国在世界各地挑起的战争,都是因为要进行经济掠夺而发生的。

那为什么我们所有的人都喜欢钱,但是绝大部分人却是处于没钱的状态呢?

原因是,我们穷人的脑袋里没有财富蓝图。也就是说,我们的脑袋里就没有想过自己会是一个有钱人。

想想你这一生最多可以拥有多少钱呢?如果你的脑袋里从来没有想过,你能拥有几百万,那你这辈子拥有的钱也不会超过几百万,当然更不可能超过几千万、几个亿甚至更多了。

致富法则: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愿意做到的程度。

如果你没有想过你能成为有钱人,即使很多钱到了你的手里,最终也会失去。

大家都听过,那些中大奖的人,一下子拥有了几十倍、几百倍的财富,人就飘起来了,挥金如土,挥霍浪费,各种投资,各种潇洒,结果没 过几年,日子又回到了解放前。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小时候受到摄影师歧视的时候,就曾下定决心说:“我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在他成为富人之后,他也曾说:“如果现在把我的钱全部拿走,再过两年我依然会成为亿万富翁”。

富人早在心中就为自己画好了财富蓝图。

第二.怎样画我们的财富蓝图,也就是说怎样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呢?

我们有钱没钱,好与不好,正面或者负面,这些外在世界,都是我们内在世界的体现。

打个比方,物质世界是我们身体——这个打印机的复印件,而我们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灵性世界才是原件。

只有把我们的原件设定好,我们的复印件——金钱、财富、健康,才会有一个好的复印结果。

这个过程有一个公式:

设定→想法→感觉→行动=结果

第一种,语言的设定。 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我们小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说:“那个东西太贵了,不要买。这个便宜,可以考虑。我们家又不是有钱人,要学会节约。

于是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就已经养成了自己不是有钱人,凡事要节约。如果买高档的东西,如果老想着享受,就是莫大的罪过这样的理念。

我们要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觉察”,把小时候听到的有关金钱的描述、有关财富、有关有钱人的话语全部记下来。

然后“理解”这些说法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好好想想,其实现在的生活是由我们旧的语言模式形成的。

接着和这些模式“划清界限”, 告诉自己:“原来的那些想法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现在我们要把所有的想法做出改变”。

最后提出“宣言”,对自己说:“我以前听到的,所有关于金钱的看法并不都是真实的,我要选择新的思考方式,让它帮助我得到快乐和成功。”

然后改变模仿对象,我们小时候都在模仿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现在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学着模仿有钱人的思维方式。每天指着自己的脑袋大声地说:“我要改变原来的方式,开始自己的选择。这是有钱人的脑袋。”

致富法则:如果想彻底改变室内温度,唯一的办法是重新设定温度调节器。同理,想“彻底”改变你的理财成绩,唯一的办法是重新设定你的财务温度调节器,也就是你的财富蓝图。


在自己的脑中彻底设定一个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多少财富,一定能够成为有钱人。然后这种想法会产生感觉,感觉产生行动,行动最后会产生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像有钱人一样思考和行动,那么就一定能创造出有钱人所创造出来的结果。

我曾经在一个镇政府上班,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我想这样一辈子下去, 未来的结果一眼就可以看见。我不甘心就这样过下去,当时的工资是每个月几百元, 几乎没有什么存款,但我当时有一个渴望,就是一定要拥有50万。如果靠上班儿存钱的话,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实现这个梦想。

我当时心里总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相信这辈子一定能拥有财富,于是我辞职出来创业,创业的过程肯定是非常艰辛的。但没过几年,50万存款的梦想就实现了,我现在的梦想是让财富上百倍的增值。

第三、学习有钱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这本书列举了有钱人和穷人17种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我这里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给大家分享。

第一种不同.有钱人专注于机会,穷人专注于障碍。

有句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钱人基本上都是胆大的人,他们看见机会,就会紧紧抓住。他们的眼中,考虑的是能够得到多少报酬。而穷人,考虑的却是,要承担多少风险?所以,在机会面前磨磨蹭蹭、害怕胆怯,最后让机会白白的流失。

记得我才参加工作没多久,我们当地有一所大学,学校大门对面是一个几万人的拆迁小区。有些拆迁户想把部分地卖出来换做现金修房子。

我当时和一个朋友打算联合买一块地修房子,我去把土地的价格已经谈好,但是我那位朋友却担心这个地是小产权房,以后有风险,所以她退缩了。

而我当时的存款也不太多,一个人无法承担买地修房子这一大笔款,只好无奈地放弃了。几年过后,那些胆大修房子的人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我那位朋友听后唯有叹气。

第二种不同.有钱人根据结果拿酬劳,穷人根据时间拿酬劳。

日本作家罗伯特·清奇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有两个不同的父亲,一个是作者的父亲,一名教育局官员,要求作者认真读书找一份好的工作,过稳定的生活。结果父亲后来失业,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而父亲的好友,一位企业家却要求孩子们去学习投资和理财,这位父亲是一个大富翁。

两位父亲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教育理念,他们的人生命运也是不同的。一个成绩优异却贫穷潦倒,一个成绩一般却财源滚滚。

我们很多家庭的父母,是不是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认真读书,好好找一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过稳定的生活。我们的工作都是在用时间去换取酬劳,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同时也捉襟见肘的生活。而有钱的老板们,却是用钱买工人的时间,用效益说话,用结果说话,过着富裕潇洒的生活。

第三种不同.有钱人很会管理他们的钱,穷人很会搞丢他们的钱。

有钱人并不比穷人聪明,只不过有钱人管理金钱的习惯和穷人不一样。世界上最有钱的民族就是犹太民族,犹太人有一个不成文的理财规定:所有的收入不管多少,1/3必须存起来作为投资基金,1/3留作急用储备金,余下的1/3才用于日常开支。所以无论收入再低的犹太人,最后因为不断地累积储蓄投资,都会变得富有。

我们当中有些人老爱说:“等我有钱了,我再开始理财”。其实理财是一种习惯,如果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无论钱挣得多还是少,最终都会没钱。有的人收入再高,不会理财,还是月光族。

致富法则:你管理金钱的习惯,比你拥有的金钱数目更重要。

还有的差异,比如:

有钱人想得很大,穷人想的很小。

有钱人想着如何两个都要,穷人想着如何二选一。

有钱人与积极的成功人士交往,穷人与消极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有钱人乐意宣传自己和自己的价值观,穷人把推销和宣传看成不好的事。

有钱人就算恐惧也会采取行动,穷人却会让恐惧挡住他们行动。

有钱人持续学习成长,穷人认为他已经知道一切。

最后我们要知道,成为有钱人,创造财富的目标,不是在于拥有一大笔钱,而是为了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真正的富有,取决于一个人能够付出多少,所以我们要学会分享,才能成为一个富有而快乐的人。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钟伦分享第十六本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