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我带完高三,跟着高三级部的老师,于12号去重庆市参加学习培训。到了那里,我们先听重庆市教委的专家与当地的一所名校的校长分享教育管理理念。从中也了解到重庆教育改革的一些情况,发现他们的一些教育理念相当的先进,有它的实效性,值得我好好学习。
有天晚上我偶然看到以前熟悉的一个公众号“提问学”,推出了高考作文的下水作文,细看之后,才知道写作者是重庆市的一名教研员杨德发老师,看了他的一系列原创文章,发现他的写作内容涉及面很广,他对教师培训也有非常独到和新颖的看法,有一些实际性的理论与操作步骤,于是就动了念头,想当面去拜访这位老师。我就按照公众号上的电话号码,跟他取得了联系,加了他的微信号,向他表达了拜访他的意愿。第一次因为行程安排,时间赶不上,就错过了。第二次打算再去见他的时候,他又恰好没有上班,在家休息。到了当天晚上,我主动地邀请与他进行微信视频对话,没想到一聊,就聊了一个多钟,意犹未尽,于是约好下周一再去他单位,当面向他请教。
到了第二周周一上午8:30,吃完早餐,我自己坐轻轨3号线,转2号线,再转公交车,步行一段路,才到达重庆教师进修学院。我进到智源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见到了杨老师。他坐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见到我的出现,满带欣喜,带着我离开办公室,到另外一个地方,想跟我细谈。临走时,他带上自己的水杯,并给我拿了一瓶矿泉水,而我也留意到他穿着一套西装,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他找到了一间课室,乍看有点简陋,里面只有一个黑板与陈旧的课桌,没有其它电教设备,他坐了下来,与我面对面,就开始谈起学习培训的事情。
他先举了一个例子,要我在微信里面发朋友圈,内容是一个5分钟以上的视频,按照微信的设置,平时只能发10秒钟的短视频,现在已经升到15秒,但是要发超过5分钟的视频,就需要有不同的设置方法。他先做了一次示范,将一个超过三分钟的视频,顺利地发送到朋友圈。他要求我按照他刚才的程序去完成。我按照他的提示,也顺利地做完了。然后他又要求我将这个过程再复述一遍,并且再一次完成这几个步骤。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培训的过程。
他以这样一个例子,引出话题,强调说首先是他布置一个任务,或者说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东西,学习者是不知道的,所以学员就有了想学,想做的愿望,有这个愿望以后,学员就要着手去学习相关的做法,按照老师的示范演练,也能够顺利地完成这几个步骤,完全掌握了这个做法,这就是现学现用。而这种培训方法就是如此高效。他说自己平时进行的教师培训,其基本的原理,也就是这个样子,让学生学不懂的东西,先让他有学习的欲望,如果没有,就要激发他的学习动机,让他认识到非要这样学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再着手教学生怎么样一步步去达成这一个过程,完成以后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并重复运用这一个过程,进而懂得去掌握了这种完整的步骤和过程。
接下来他就谈到了信息的传递,他提到自己的推行的学本式教学,是要让信息在学生之间传递,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传递。知识怎么样达到高效地传递,并且能够涵盖所有的学生,让最差的学生也能够学会相关的知识,那就要进行分组的。一般一个小组有4个人,其中有优秀,平常和较差的学生。一般是4个人,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先有最差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点,然后小组里面的其他同学,帮他解答,帮他完成相关的知识学习。当大家学习掌握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由小组长将本组存在的一些知识难点,汇总成问题,再进行展示学习,这就是展学过程,在小组展学的过程中,其他组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助学,帮他们解决相应的疑难之事,这个环节完成以后,学生还剩下不多的知识点不懂,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出场,对剩下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帮他们解决最后的知识难点,就能让全班的同学都真正懂得相关的知识,获得必要的能力。这个过程彻底地完成了,这样的学习效率会比较高,覆盖面也比较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他谈到了现在的培训课程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老师在讲台上坐着讲,它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被培训的老师在下面接受的时候,只是被动的听到一些知识,没有现场进行实践的可能性,回去以后,如果没有再进行消化,很多知识,也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根本也不成系统,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他自己所进行的学本式培训,就能够用任务来驱动,带动老师参与到课堂,在课堂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让培训的效果最大化。对于这个,他是有充分的自信,他也觉得自己以前所开展的培训教学,就是以任务驱动,所以达成的效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我也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觉比较困惑的地方就是没办法照顾到全班大多数的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感觉忽略了他们,对他们的帮助不大,他们成绩也总是不见起色,所以整班的平均分就总是不够高,而优生也不见得很突出。如果能够运用到这种合作方式,相信我的教学成效会有一些改善,问题是怎么样组建这样的学生合作,在平时是怎么样开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他特别提到了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有三种类型的,如果老师对学生总是持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学生可能会仰慕你的学识与文化,但这个效果不一定就很好。有一种关系是老师跟学生处于比较对等的位置,但有时候学生可能会看轻你。第三种是教师将学生看作很重要的人物,尊重他们,激发他们,吹捧他们,他们由此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相信自己的潜力,然后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讲完了这些,我就跟他提到打算向他学习的想法,希望他能够开发一些培训课程,对老师进行1对1的培训,这样会有助于教师的个人长足的成长与发展。另外我也提到自己最近在用的得到APP,里面有开设的得到大学,他们的教学方式是很开放的,学员不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形成多元思维,他们更多是通过输出产品,打磨自己的产品,就说他将现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然后围绕一个主题,输出一个产品。这个过程中学员本身也就是在学习,以教为学,以打造产品作为一种任务驱动,推动自己的学习,这其实就是研究式的学习。这跟他这么多年来所进行研究学习有相通之处,他研究完一个领域,就出一本书,其实从方法上来说与之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得到大学的学员打磨作品的方式,更加的标准化。我建议他加入得到大学,进行研究,这样显然是有助于他去推广自己的学术成果,影响更多的教师群体。他当时就表示自己了解过这样一个APP,但没有具体加入里面的课程学习,他也会适当地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谈完这些话语,时间已经到了11:00多,我赶着回去酒店,就匆忙地跟他告别,他执意要送我到楼下,来到门口的时候,他甚至还主动邀请我一起拍照留念,我们就在门口的凉亭和校牌处各拍了一张照,然后再握手告别。他甚至提议我将我们两个人见面的这个事情,能够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到时候可以跟他交流学习。
时间一晃就过了几天,我现在重新回想并写下那次珍贵的会面,重新感受那一次会面的场景,那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感觉受益匪浅,再次向重庆的杨德发老师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