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可是啊!里面的人渐渐地都懒得出来了。


老家是在农村的。小时候,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闲时,大人们喜欢在树下乘凉,呆在亭子里唠嗑,小孩子们也喜欢凑热闹,比赛着荡秋千、听大人们的闲聊打发时间。

大人偶尔会揣一口袋的花生、或一路啃甘蔗过来,这要取决于当时农田盛产什么。小孩子就喜欢吃糖果,有点零花钱的会去小卖部买一两毛钱的零嘴。五毛钱对当时的小孩子还是比较多的。五毛钱一袋的辣条,《回家的诱惑》的包装,大概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款了。红油满嘴、香味滋到旁边的小伙伴,自然是要被求着吃一点辣条的。勉为其难地递过去,还要盯着对方的手有没有拿多了。

夏日,家中实在炎热,大家更喜欢在树下乘凉。以致到了饭点,有的大人会直接将饭端出来吃,小孩子在饭桌上也是坐不住。那时候,一群人各自端着碗凑一起吃饭也是很常见的,来得早的,可以先挑位置坐,来得晚的,可以坐石凳上、木桩上。老少都有,小孩子居多。似乎是一种流传下来的默契。傍晚时分,有时候大人不乐意出来,就几个小孩子相约出来凑伙吃饭。即兴来一个比谁吃饭快的比赛,没有什么奖惩,大家卖力得就好比在争取一种荣光。


后面,离家在外读书,回家的时间和次数也逐渐变少。每次回家,都会发现有人家在建新房、翻修,也,围起了墙。村里的楼层是越建越高,也是越来越空。偶尔趁假期回家,也只是习惯性的宅在家。儿时的玩伴也许久未联系,大家都不习惯像之前喜欢分享自己的鸡毛小事了,难得凑在一起,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后面是令人尴尬的沉默,继而不约而同地刷起手机。

那个被风吹雨淋很多年的秋千已经老旧、布满尘埃。大家曾经以之纳凉的老菠萝树,因为修路,就只剩下一个木桩。那个老亭子,也已经坍塌了一半。就连以往的人,也各处散。

在家的时候就很讨厌出门,一个村子里的,大家相互熟悉又陌生着。在路上难免会碰到偶尔出来走动的长辈,也只是含糊地问好,问对方“吃饭了没有”仿佛是万能的打破尴尬的话题。在朋友面前的健谈,在此时也成了无能。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邻居是谁吗?”主要是针对居住城市的人吧!好像,我也不清楚老家的邻居是谁了呢!


时常隔着家里的窗户望向窗外,对面那座房子的窗,也是时常紧闭着。换一个窗,看到的也是一堵一堵的墙。

越发长大,就越发地享受孤独。感受了城市的喧嚣,也迷失了曾今的我们。

如今,喜欢单曲循环陈鸿宇的《一如年少模样》。

在家的时候喜欢和爷爷搬上凳子、带上大蒲扇,晚上去楼顶吹风,天上悬着满满的星星,发着微弱的光。树木变少了,夏日也少了蝉的聒噪。偶尔有拍蚊子“啪”的一声,夜晚又陷入了沉静。很是静默不语,亦觉得安心。

时间也慢慢在我们心中砌起了围墙,只有那片星空,不曾变换。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