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狂欢,返璞归真的书写技艺

紧握在一起的双手,飘忽不定的目光,微微上翘的嘴唇,不断调整方向的双脚,左右摇摆的身体。

这是戴西“犯罪心理”系列作品的第三部,我心目中的一本返璞归真之作。

善与恶,犯罪类作品永恒的主题,写的密了,孤芳自赏,写的浅了,水文一堆。

所以,节奏很重要。

戴西节奏的好,来自她知道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得。

比如她用了不小的篇幅来布置马国柱和李振峰之间的对白,把细节摆在台面上,让读者也可以深入情境,用思考参与侦破,

又比如每一个小章节的收尾,总是进行一句话,或者一个场景式的留白,

或许这也是文字训练后的结果,但无论细节铺陈,还是逻辑预设,

戴西都做到了90分以上,

从来没有100分的作品,把作品写的扎实,写的均衡就已经算是出彩了。


通俗的开局,不俗的结尾

即便已经尽力简化,故事的开头依然是格雷厄姆.格林式的规格式书写。

当莫小白(殁小白)三个字出现的时候,一种来自阅读的心理暗示开始了,

作者用了大量诸如“悲凉”、“哀鸣”这样的字眼,迅速把读者带进了案件节奏,一气呵成,0拖沓。

很明显,作者知道读者已经受够了太多了前尘往事的铺陈,

四起和学生有关的跳楼案的设计,加重同类案件比,引出足够让主角赵晓楠和读者的兴趣,干脆直接。

接着就是如宿命型、心理暗示效应等颇具专业性的受害者心里分析,

这一段内容做的相当扎实,也很见功底,对白太多,往往显得代入感游离,

因此作者采用的写法是拒绝旁枝末节,直接带入重点,造成读者先入为主的情节预判,

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可能就弃书了,

比如这样看似简单,却点出心理暗示的对白。

“盐和糖都超标,这会让我增加换上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再说了,油水过高会使患上脂肪肝的概率增加七成,我可不想那么早死,人的学会管住自己的嘴。”

“心理暗示。”李振峰嘀咕了句。 “你说什么?”  李振峰咧嘴一笑:“没啥。”

就是这样的细节处理交待,让无论什么段位的读者都能接受一种作者预设的逻辑,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写作架构,从这里才算是徐徐展开。


细节频频迭起,尾声精彩拉满

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角色之间抽丝剥茧的言语交锋,

比如李振峰和黄锦城,王晓春和李振峰,

同时作者设计了太多的细节呈现,

比如“蜘蛛”布满刀痕的右手臂,

以及从开始到最后都频繁出现的空啤酒罐,以及赵晓楠对于其父亲案件的纠结和释怀

都需要读者留意遐想才能察觉出其中的意味。

这也让1+X的剧情,提升了不错的质感。

而结尾的

远处夕阳入学一般般红,海鸥飞过,阵阵长鸣......

与开篇莫小白“一直海鸥飞过,凄厉的名叫声伴随着翻飞的翅膀在莫小白的目光中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划痕,转瞬即逝。”巧妙对照,加上番外的一次精彩回溯,

作者完成了一次技巧娴熟的小说创作,同时也通过书中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主角赵晓楠探寻真相时的情绪表达,

做出了一个比“原罪”主题更加宏大的“天下无罪”的结构基调,实数难得。

也许这就是坐着曾身为法医,看惯了生死别离后的一种悲天悯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节的狂欢,返璞归真的书写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