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三姑父的秧歌队

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间又要到过年的时节了,人到中年,对年早没有了小时候的那般盼望,而只剩下了岁月不饶人的忧惧。关于年节总感觉小时候过年过节才更有味道。

儿时年的味道是三姑父排练秧歌的声声锣鼓。三姑父是我的表姑夫,头脑灵活,爱好歌舞。改革开放之初秧歌队还要归生产队负责,三姑父就因为扭的好,组织得好而成为队长,走在扭秧歌的队伍的前头,在我们这儿叫“拉大衫”。后来土地都包产到户,生产队也不负责秧歌的组织了,三姑父就自己组织了一个秧歌队,把屯子里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组织起来,腊八节一过就在自家院子里排练起来。那时农村文化生活贫瘠,所以三姑父家的锣鼓敲得全村人的心都活了,三姑父的秧歌队还没排练好,而我们已经跟着看熟了每一个动作。

图片发自App

腊月二十了,三姑父把扇子和服装都买回来了,又连夜扎了好多头饰,还记得扎头饰时,我牵着奶奶的衣襟挤在人群中,看那红红绿绿的纸如何被卷上筷子,如何由平展变成皱纹纸,最后成为巧手的姑姑,姨姨手中艳丽的花朵。

带妆彩排是最为轰动的,几乎全村人都围在院子里看,谁的花挽的好,谁的扇子高,谁的手绢舞的圆都被人指点着,议论着,三姑父也在高声指点着。三姑父换上了艳丽的彩色衣服,头箍上的红花颤颤地动,身上红色的大氅随着他的舞动而飘起落下,整个队伍都随着他的动作而动作,整齐划一,那时的我真感觉三姑父好似一个将军。

腊月二十五三姑父的秧歌队就出发了,他们走街串户去人家院子里扭秧歌,敲响了锣鼓扭起了彩扇,用各种变换的动作向主人家拜年。当然,主人这时也不能视若无睹,往往要拿出些赏钱。当年二元三元是正常的,若有人家赏了十元那便是最大的照顾,是要带队的高高举起钞票,以激励秧歌队员们起劲舞以示感谢,当然钱挣到了起劲扭几下,便要到下一家去了。三姑父家的秧歌队去别的村屯拜访了,我们屯子里也会有别的屯子的秧歌队光临,但都不如三姑父家的,无论是人的齐整,还是舞蹈的优美,亦或是服饰的艳丽。但对于小时的我而言,三姑父家的秧歌队走出院子便是马上要过年的征兆。

图片发自App

妈妈早已经把屋子打扫干净,爸爸把报纸买好了,年画也买好了,伴着咚咚的鼓声,三姑父的队伍坐着马车走出了屯子,我们一家就开始了糊墙的工作,把报纸刷上糨糊,一张张整齐的贴在墙上待贴满整个屋子,屋子就焕然一新了。然后贴上年画,白色的墙面上就有了杨家将的故事,或者隋唐英雄的雄姿了。小时的我帮妈妈递报纸,刷糨糊,一天下来也很累,但晚上看着白白的墙面和棚顶,看着墙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觉很高兴。带着对那墙上人物的幻想进入梦乡,进入新年。 #羽西X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三姑父的秧歌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