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写作疗愈群
叮咚!《父母的语言》
上一本母爱的羁绊,我们学习完了,那我们剩下的时间再看看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吧!
也许不能全部都看完,但是看一点是一点吧!
大家也可以去樊登读书,听一听这两本书
美国芝加哥大学有一个博士发起了“3000万词汇倡议”
是因为这个博士发现孩子三岁之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大脑发育。
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三岁以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
语言。
这是书上写的,我认为是多感官输入,比如你可以带孩子去观察一片树叶,看看它的形状,颜色,纹理,摸摸它的手感,闻闻它的味道等。
但是其中的话,语言占了绝大多数作用。
婴儿们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然而这只是表象。
其实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
很多人说,她又听不懂我跟她说什么呀。
真的,听不懂,只是你以为的。
一些孩子甚至入学之后,父母才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反应敏捷,有的孩子即使很努力,成绩也无法提升。
有的孩子对艺术敏感,有的孩子对音乐敏感。
靠救济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616个
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1251个
高收入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2153个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仅听到的单词数量少,而且会接收到很多消极的单词和粗鄙的方言
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包含积极正面意义的单词书,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万个
我们的学前教育是从三岁开始到六岁,其实已经晚了。
孩子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真正的教育从出生第一天就开始了
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
有些孩子并不是不努力,但是他们的成绩就是不好,理解知识就是比别的孩子慢。可能跟早期语言输入过少有关。
那怎么跟孩子对话呢?怎么跟孩子对话才能激发大脑潜能呢?
3t原则
共情关注: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充分沟通: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汇
轮流谈话: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
我小的时候,想要插话参与讨论大人的事情,父母就会说:小孩子插什么嘴!
现在呢,我们知道了,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谈话欲望。
当然是分场合。
在适合的场合,或者专门制造这样一个机会,来听听孩子的想法。
玥玥的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意义可能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更加深远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聪颖的孩子,更多的聪慧源自其善于沟通的父母。
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在四岁前比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少听了3000万词汇
当然,一个良好的早教语言环境并不单单只跟词汇的输入有关,在这个环境里,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出亲密的关系。
这里并不是要批评不善于表达的父母,相信他们也有其他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
作者是个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
两个同样年龄的孩子植入了人工耳蜗之后,学说话和阅读能力,完全不一样
同样一岁多一植入了人工耳蜗
但是一个孩子到三年级的时候就完全是正常人水平,
另一个孩子是停留在幼儿园水平
而这这背后的差异就是,
父母的语言
当一个父母知道孩子先天耳聋的时候,仍然不断的跟孩子交流,通过声音和手语跟孩子交流,教会孩子手语
但另一个父母,就把孩子放在了那个无声的世界,植入人工耳蜗以后,由于没看到希望,就放弃了声音交流。
[图片]
崔玲:
[图片]
崔玲:
[图片]
希望每个家庭不论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他们的孩子都拥有这样一个梦想:
潜能被最大限度的开发
两个问题
1,婴幼儿和儿童一个星期内醒着的110个小时,到底做了什么?
2,它们对孩子们最终的学习成绩有多大影响
好,一个实验
42组家庭,涉及各个阶层。
从九个月到三岁,跟踪
之后又进行了整整三年的数据
相同之处,尽管家长们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但他们都想做正确的事,把这些顽皮的小家伙教育好。
明显的差异:单词数量的不同。
有的家庭会花至少40分钟,跟孩子交谈。(九个月到三岁哟)
有的家庭仅仅花了20分钟。
我也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带孩子,就把小孩放在小推车里,推着在小区里一圈又一圈的走。不说话。
高收入家庭,父母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250次
低收入家庭不到50次
高收入家庭每小时会听到妈妈的40个口头批准
低收入家庭只有四个
善于和孩子交流的父母会继续和孩子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
而不善言辞的父母,即使孩子自己都会讲话了,他们同样也不怎么爱和孩子说话。
[图片]
真正的差异
1智商
2词汇量
3语言处理速度
4学习能力
5成功能力
6潜力
父母与孩子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的越快,三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就越高。
但是,
如果强制或禁止孩子接收词汇,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
什么意思呢?
有的家长刚和孩子聊上就开始使用一些强制性的语句,如“不要……”“停下来”“不行”等等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对语言学习和智力发育有好处
一个因素是父母用不同类别的词汇对孩子说话。如果父母给孩子说的单词种类本来就少,那就不要指望孩子到三岁能说出丰富类别的单词来。
这个词汇类别是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应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这种类别。
比如动词,打,摸,亲,碰,触摸,拍,掐,等等
形容词,美丽的,漂亮的,温暖的,可爱的,色彩斑斓的,五光十色的,
名词,名词就不用解释了,就是各种事物的名称
草莓两个月的时候,我就这样子跟她互动
搂着她躺着,抚摸她的胳膊,我就说,爱你的胳膊
摸到她的大腿,就是爱你的大腿
以此类推,爱你的小腿,爱你的脚踝,爱你的小脚丫,爱你的脚趾头,爱你的脚趾甲。
就在这个过程里,我当然也说了下巴这个词汇。
摸到哪里说哪里,越细越好。
当她开口说话的时候,就说了下巴这个词,我爸妈惊讶的不得了。
回到书上来,这个实验时隔六年以后,再次对孩子们进行回访,也就是九岁了。
发现孩子目前的词汇量,语言能力和学习成绩就是他们几年前预测的那样。
所以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影响语言能力,学业成绩和智商的因素并不是社会经济地位。
也就是说,所谓的圈层固化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拿圈层固化这个话题大做文章,危言耸听,制造社会矛盾,或者单纯就是制造焦虑引发关注量。
其实圈层是否固化就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能力的家庭对孩子的早期语言影响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首先说的是3000万词汇量,那假如说3000万次“闭嘴”能让孩子变成聪明的人吗?
当然不可能。
词汇量不仅要够,而且还要丰富、复杂和多元。
数据表明,语言的数量推动着语言的质量,父母说的越多,词汇量就会越丰富。
如果父母受到多说话的刺激,他们的语言质量也会相应有所提升。
所以我们不必要求父母对孩子说不一样的话,我们只需要帮助父母多说话。
哇,这个简直就跟我们写作差不多嘛,写作就是另外一种说话,当你写得越来越多,你的词汇量自然而然的是增加的。
[图片]
也就是说,当我们来日更,练习写作,这也帮助了我们增加跟孩子语言交流的词汇量。
《意义深远的差距》一书中除了讨论词汇的数量外,词汇的功能也做了研究。
词汇分为两种功能:事务型谈话和闲谈
事务型谈话,比如:
下去吧!
把鞋子穿上
把晚餐吃完
闲谈:
这棵树真大
冰淇淋真好吃
妈妈的小男子汉是谁呀?
事物型谈话实现了生活中要做的事情,并向前推动生活
闲谈属于锦上添花
各个阶层的孩子都必须完成生活中要做的事情,也就是事务型谈话,孩子一定会听到。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经历过自然发生的打趣,这种有趣的你来我往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影响
对话的长短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倾向于在他们发起的谈话中持续进行反复的语言互动。
也就是有一个长长的谈话。
但是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从开始讲话到结束的时间很短,一方说话,一方给出反应。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内容了。
最关键的差距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是肯定语(做的好!)和禁忌语(住手!)的使用。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也会训斥孩子,但频率远远低于贫困家庭。
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的负面语言是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的两倍多
本身语言词汇量就少,负面的还多,因此,在整体比例上,负面语言的比例,就比富裕家庭的孩子高得多。
这大概就是圈层固化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