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感悟

今天阅读、摘录、感悟

摘录:

    2011年4月,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做我的专辑,封面要有一句感言,我写:教育的智慧蕴藏于教育的困境之中。

  克服第一个问题,你或许想了三天三夜;克服第二个问题,你或许想了两天两夜;克服第三个问题,你或许想了一天一夜;克服第十一个问题,你或许想了三个小时;克服第十二个问题,你或许只想了两个小时;克服第十三个问题,你或许只想了一个小时;克服第三十个问题,你或许只用了十分钟。克服困难所要的时间,随着你克服困难的次数的增多,逐渐缩短。克服困难的速度上去了,你的真本事上去了。

感想:

  记得第一次讲行政听课,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那时候四处拜师,自己学校的以及外校的,只要自己能请教到的,都会去请教,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拜了很多的师父。刚开始教数学,我一片迷茫,就连选择讲哪节课都需要向师父请教,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适合上什么样的课。从教学设计到具体的每个教学环节,甚至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我都想让师父一句一句写下来、一段一段演示给我看......就这样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第一次上了数学行政听课,结果是课堂气氛还算活跃,教学设计也还有趣,但是只完成了一半的教学内容。评课的时候大部分老师评价说我的课上出了语文的味道,也就是数学语言匮乏,数学问题的提出指向性不够明确。当时我也特别认可这个建议,在后来听其他老师及名师的数学课时,我刻意去学习他们这方面的长处,发现他们数学课的语言指向明确、言简意赅。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也努力去纠正自己,争取说话不赘述,不重复啰嗦。

第二次讲大课是学校第三届山水杯赛课活动,我又是提前一个月开始着手准备。这一次我依然想到的是先请教师父,他之前参加过省级的赛课比赛,讲的是《24时计时法》,当时讲的特别出彩。我很欣喜,因为这节课正好属于我所教学段的内容,就要来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心想着:把大师的课背下来,讲出来应该就不会差。就这样在家反复地背教学设计,直到背地滚瓜烂熟才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磨课。第一次借班磨课,很不理想,学生并没有像教案预想的那样去解决我的问题,当学生出现不同于教学设计上的解决方法,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好像我自己都还没有弄明白,就这样在第一次糟糕的试课后,我开始慢慢地来研究师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以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自认为研究的差不多后,进行了第二次磨课,这一次依然不理想,这个班又出现了新问题,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照我设计的环节走,我又不知所措了。我没有灰心,又开始去研究这个教案,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微调整。因为我心里觉得这是师父省级赛课得奖的,也是他很骄傲的一节课,这节课肯定是完美的,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我这个小白再做调整。就这样我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试课,眼看着比赛的日子就要到了,我的课还没有成型。同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这节课感觉我自己都没弄明白,问我是否看了教参,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来自于哪里?这一下真把我问住了:教参我没有看过,其他的教学设计我也没有看过,我一直就拿着师父的教案反复地背。那时候我才知道问题的原因出在备课环节,因为这节课不是自己备的课,不是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现状磨合出来的,我甚至连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没有弄明白,所以整节课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很容易受学生发散性的回答所牵制。第五次糟糕的试课后,我开始抛开原有的教学设计从零开始备课。反复看教参,带着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知网查阅论文,看优秀老师的示范课,看网上优秀教学设计,把适合自己的,能够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的以及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记录下来,根据这节课的重难点融合自己的想法,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第六次试课,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授课,这一次明显感觉比之前顺畅多了,因为这节课是自己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自己都很了解,应对课堂变化的策略也是烂熟于心。最终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了这次的比赛,虽然未能夺得冠军,但是课堂教学还算顺利,教学效果的达成还很不错。这一次的山水杯磨课和赛课活动对我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磨课面临的困难,让我体会到自己用心备课的重要性,只有适合自己的,自己精心设计的课,自己才能掌控住课堂;更让我明白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第三次大型的讲课活动就是“区教学常规落实月活动”讲课内容《鸡兔同笼问题》,这一次准备这一节课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讲课之前借班试课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顺流程,这一次试课我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知识盲点,了解学生学情,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一次授课无论是教学流程还是时间把控上明显感觉到比以往要好,课堂把控能力比之前有很大进步,有之前的备课经历,这一次的备课效率大大提高。

    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克服困难所要的时间,随着你克服困难的次数的增多,逐渐缩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感悟)